2024年4月29日 星期一

【KPMG發布《2024 全球半導體產業大調查》:超過八成半導體產業高階主管看好2024產業營收成長,電動車和人工智慧被視為半導體營收增高推手】

中央社訊息平台

2024年04月26日

訊息來源:KPMG安侯建業




KPMG安侯建業今(26) 日發布《2024 全球半導體產業大調查》(2024 KPMG Global Semiconductor Industry Outlook),此次報告訪問了全球172位半導體產業高階主管,針對半導體產業的生態系、財務營運、策略規劃等面向進行調查,儘管全球市場依舊存在經濟逆風和地緣政治等不確定性,但受訪者對2024年及未來的展望與前景依舊保持樂觀態度。



超過八成半導體產業領導者認為2024年產業營收會持續穩步成長
根據調查顯示,超過半數(51%)的半導體產業高階主管表示,今年預計減緩資本支出,及遞延投資研發,顯示受到全球經濟高通膨、高利率的影響,經濟景氣表現疲弱,終端消費復甦力尚未回暖,不過延續2023年產業高階主管的樂觀態度,雖然受到全球市場衰退的負面影響,2024半導體產業信心指數仍達54分,略低於去年56分。儘管如此,半導體產業高階主管對於企業營收成長幅度仍抱持非常樂觀的態度,已有85%的半導體產業高階主管預估未來一年產業營收將會成長,與去年(64%)的結果相比樂觀許多。



58%的半導體產業高階主管計畫在未來三年內實踐供應鏈多元化
KPMG科技、媒體與電信產業主持會計師鄭安志表示,台灣企業擁有尖端製程、IC設計及封裝產業高度的競爭力,而美國、日本、韓國等國的業者實力亦不容小覷,其他國家如中國、德國、印度、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政府亦積極扶植半導體產業,希望透過國家力量爭取到經濟發展中最重要的產業。因此,面對他國政府的大力扶植、冀望透過在地化的半導體產業發展帶動經濟成長的同時,台灣業者亦應思考是否能順勢從事跨國企業整併及投資佈局、分散地緣政治風險及做好供應鏈布局管理,將之納入企業評估風險與報酬的參考因素。根據調查顯示,「採取供應鏈地域多元化」已連續兩年成為半導體產業關鍵議題,在全球地緣政治局勢緊張、半導體技術國有化之下,更是有58%的半導體產業高階主管計畫在未來三年內實踐供應鏈多元化目標,透過加強供應鏈管理大幅減少斷鏈的擔憂。



電動車和人工智慧被視為推動半導體產業營收成長幅度最高的產業
汽車產業顛覆了傳統過往模式,朝向智慧化、自駕化及物聯化的電動車發展,應用功能更為複雜,所需的計算要求愈趨專業化,驅使車用半導體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根據調查顯示,車用晶片連續兩年成為帶動半導體成長幅度最高的產業,第二名的人工智慧(AI)在近年應用大爆發,推動營收成長指標從過去的3.4來到3.7,一舉躍升成為半導體熱門元件第二大應用,顯著提升於半導體產業的地位;而過去佔據主導地位的無線通訊業則下滑至第三名,與物聯網、雲端運算並列。值得一提的是微處理器(Microprocessors)被視為最有機會推動半導體產業大幅成長的潛力產品。



人才留任與供應鏈多元化是半導體產業的首要策略
新興科技產品需求攀升,技術升級與產能擴大也同時凸顯人才短缺問題。根據報告指出,未來三年產業最大挑戰是「人才風險」,並且已連續三年面臨相同困境,加上非傳統半導體公司(例如科技巨頭、矽晶圓供應平台、汽車公司等)陸續加入自行研發晶片,此舉讓本就人才短缺的半導體產業面臨更大的衝擊,超過半數(53%)的半導體高階主管表示人才留任與培育發展是企業未來最重要的發展策略;此外,根據KPMG《2023全球汽車產業高階主管調查報告》顯示,近半數(46%)的汽車產業高階主管對於未來五年內,半導體元件的供應連續性感到極為擔憂,為了降低供應鏈風險,許多汽車廠商紛紛成立晶片部門致力研發自家車用晶片,或與半導體公司簽訂長期供應契約,以擺脫晶片短缺的困境。



導入Gen AI並提高供應鏈可見度、可溯性、透明度為持續成長的策略
順應半導體產業持續發展,高階主管的首要營運策略仍是人才發展與留任,過半(52%)的受訪者表示非常擔憂人才與勞動力短缺問題,鄭安志表示雖然人工智慧應用可當作緩解人才短缺的輔助工具,但台灣面臨少子化的現象,企業可透過加強「培育未來人才庫」,應用興新科技、導入混合辦公模式以及透過招聘非傳統人才等方式,在緊張的勞動力市場中擴大人才的儲備;此外,半導體產業未來三年發展策略重點包含「導入生成式人工智慧(Gen AI)」,根據 KPMG《generative AI survey report: Technology, Media, and Telecom》報告指出,60%的科技業高階主管非常認同企業導入Gen AI以後,將比同業擁有更多的競爭優勢,鄭安志也建議企業應即早制定 Gen AI 策略,獲得市場先驅優勢,為企業儲備成功能量;此外,在先進科技的驅動下,半導體供應鏈能夠透過擁抱「智慧供應鏈」幫助企業提升效率降低錯誤,同時提高供應鏈可見度、可溯性、透明度,使企業擁有能力大幅降低供應鏈中斷的事件發生,更靈活敏捷應對供應鏈風險。



透過以上加強部署,方能使企業在面對市場的不確定性和外部衝擊時,迅速調整運營策略,減少損失,同時也是推動企業持續發展的關鍵策略之一,為企業帶來可觀的競爭優勢。



2024全球半導體產業大調查
KPMG第19年發布《全球半導體產業大調查》,該調查由KPMG全球總部和全球半導體聯盟(GSA)於2023年第四季度共同完成調查作業,此次針對172位半導體產業高階主管進行問卷調查,受訪者分別有46%來自美國、21%來自亞太地區、33%來自歐洲及其他國家。




【免責聲明】
本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馗鼎無關。
內容性、文字闡述和原創性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章及全部或部分內容、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僅供讀者參考,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馗鼎奈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Creating Nano Technologies,Inc.
59 Alley 21 Lane 279, Chung Cheng Road, Yung Kang City, Tainan, TAIWAN
TEL:886-6-2323927 FAX:886-6-2013306 URL: http://www.creating-nanotech.com 

【鎖定台灣? 義大利砸3480億投資半導體】

yahoo!新聞

2024年04月29日

中廣新聞網




《彭博》報導,義大利當局將對半導體產業投資100億歐元(約新台幣3480億元),希望成為歐洲境內最大的半導體生產地之一。消息人士指出,台灣與韓國是義國政府洽談合作的目標。



《彭博》引述義大利《安莎通訊社》報導指出,義大利工業部長烏索(Adolfo Urso)證實,執政黨兄弟黨28日在佩斯卡拉舉行會議,當局將對半導體產業投資約100億歐元,希望成為歐洲最大半導體生產商之一。



烏索表示,「未來幾周內,我們將會發布其他同樣重要的訊息。」本月21日他曾向媒體透露,已指派任務小組,分別前往台灣和韓國討論半導體計畫,並強調,「這是技術性質的會議,無涉政治性質」。



報導指出,在義大利政府未能說服美國晶片製造商巨頭英特爾投資後,烏索3月曾宣布,新加坡新創公司Silicon Box將在義大利北部投資32億歐元,建造1間晶片工廠。





【免責聲明】
本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馗鼎無關。
內容性、文字闡述和原創性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章及全部或部分內容、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僅供讀者參考,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馗鼎奈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Creating Nano Technologies,Inc.
59 Alley 21 Lane 279, Chung Cheng Road, Yung Kang City, Tainan, TAIWAN
TEL:886-6-2323927 FAX:886-6-2013306 URL: http://www.creating-nanotech.com 

2024年4月26日 星期五

【PCB族群強彈 欣興、楠梓電飆漲停】

yahoo!股市

2024年04月24日

中央社 記者 江明晏




台股反攻大漲,PCB族群強勢反彈,欣興首季財報不佳,但傳出入列英特爾第三代AI加速器供應鏈,今天股價飆漲停,楠梓電也亮燈,銅箔基板(CCL)廠台光電、台燿勁揚,PCB設備股轉型有成,志聖、牧德回升。



國際科技大廠積極布局人工智慧(AI),美系外資報告指出,英特爾推出第三代AI加速器Gaudi 3,台廠供應鏈可望受惠,包括台積電、世芯-KY、欣興、緯創、智邦、奇鋐等。



儘管欣興首季財報不佳,歸屬於母公司業主淨利新台幣24.33億元,年減40.5%,每股盈餘1.6元,較去年同期2.7元的水準衰退,毛利率更下探約3年低點,但法人看好欣興營運已落底,並上修今年第2季展望,主因為AI帶動PCB出貨。



欣興今天股價開高走高,盤中衝上187元鎖住漲停,爆出2萬張大量。



楠梓電今天盤中亮燈漲停,攻上44.4元,楠梓電先前在法說會提到,2024年消費應用與車用PCB復甦較大,將調整產品結構及改善獲利,訂單有機會逐季往上走,在高速運算AI加速卡用板進展,今年相關營收貢獻提升。



銅箔基板(CCL)廠台光電持續擁抱AI利多題材,股價勁揚約5%,台燿3月合併營收17.5億元,年增33.21%,主要受惠AI伺服器高階產品積極拉貨,今天股價反彈,漲逾7%。



PCB龍頭廠臻鼎-KY也漲逾3%,臻鼎-KY 3月營收年增21.68%,IC載板營收翻倍成長,創歷史新高,預期今年是溫和成長的一年,明年將加速成長。



PCB設備股今天股價強勢,志聖股價反彈逾5%,牧德今天漲逾3%;志聖成功切入台積電CoWoS先進封裝供應鏈,看好半導體貢獻的營收比重逐漸攀升;AOI設備廠牧德除了PCB相關檢測設備,近年朝向半導體、先進封裝測試領域發展。





【免責聲明】
本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馗鼎無關。
內容性、文字闡述和原創性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章及全部或部分內容、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僅供讀者參考,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馗鼎奈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Creating Nano Technologies,Inc.
59 Alley 21 Lane 279, Chung Cheng Road, Yung Kang City, Tainan, TAIWAN
TEL:886-6-2323927 FAX:886-6-2013306 URL: http://www.creating-nanotech.com 

【鋰電池電解質配方終於更新,更便宜也更永續】

TechNews

2024年04月25日

作者  Daisy Chuang




鋰離子電池裡面的電解質大大影響電池循環性能,但現在使用的電解質是基於 30 多年的配置系統,是時候該更新了。最近中國與美國團隊攜手開發出的電解質,鋰鹽濃度超低,但一樣有著高性能,而且還更容易製造與回收。



鋰離子電池是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電動車以及電池儲能系統的供電核心,大多鋰離子電池的主要成分是鈷酸鋰(LCO)陰極、石墨陽極和液體電解質,電解質在陰陽兩極間移動離子,鋰鹽用於電解質則能提高電池功率,但也讓電池成本水漲船高。



商業電解質的配置,仍還是基於古老的 30 多年前配置,1.0 至 1.2 mol/L 六氟磷酸鋰(LiPF6 鋰鹽)的羧(音同縮)酸酯。為提高電池性能,科學家也研發出高濃度電解質(> 3 mol/L),只是這種電解質黏度高、可潤濕性差,導電性表現也不好,而且鋰鹽還很貴;如果要打造低濃度電解質(< 0.3 mol/L),也會導致有機物占比提高、界面層不穩定。



對此中國寧波大學和美國波多黎各大學石河分校團隊,決定改用常見添加劑 LiDFOB(二氟硼酸鋰)跟 EC-DMC(碳酸乙烯酯-碳酸二甲酯),前者比鋰鹽便宜,後者更是商業碳酸酯溶劑。



此電解質具有可能破紀錄的低鋰鹽含量,僅 0.16 mol/L,但具有足夠高的離子電導率 (4.6 mS/cm) 來運行電池,也可以在鈷酸鋰和石墨電極上形成無機堅固界面層,有著出色的循環穩定性。



目前使用的鋰鹽在潮濕的情況下容易分解,更會釋放出有毒且具有腐蝕性的氟化氫氣體,相較之下,LiDFOB 對水和空氣穩定,不需要嚴格的乾燥室內製作,這是額外能節省成本的優點,也可以大大減少回收問題並提高永續性。





【免責聲明】
本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馗鼎無關。
內容性、文字闡述和原創性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章及全部或部分內容、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僅供讀者參考,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馗鼎奈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Creating Nano Technologies,Inc.
59 Alley 21 Lane 279, Chung Cheng Road, Yung Kang City, Tainan, TAIWAN
TEL:886-6-2323927 FAX:886-6-2013306 URL: http://www.creating-nanotech.com 

2024年4月22日 星期一

【Touch Taiwan 聚焦智慧座艙、Micro LED、AI三大商機】

聯合新聞網

2024年04月17日

記者 馬瑞璿




2024 Touch Taiwan即將於4月24日至26日登場,今年集結10國家312家指標廠商,以「Lead to Infinity 引領無限未來」為展覽主軸,展示內容除原有的智慧顯示與智慧製造之外,更跨足至半導體封裝技術/電子製造設備領域,聚焦智慧座艙、Micro LED、AI(人工智慧)三大商機。



今年同期舉辦首屆「電子生產製造設備展」,展示範圍涵蓋了半導體封裝與組裝設備、化合物半導體材料與設備、Micro LED生產製造設備等項目,由於台灣封裝技術領先全球,不少設備廠商近年也積極跨足半導體領域,因此今年將透過展覽邀請廠商與跨域夥伴一起打造合作生態系,引領更多無限商機。



今年Touch Taiwan「智慧顯示展」聚焦在智慧座艙、Micro LED與場域應用商機,面板雙虎友達光電、群創光電將展示多樣智慧醫療及智慧座艙等跨域解決方案,富采集團也將展示多項車用顯示產品及解決方案,大舉搶攻車用市場商機。



Touch Taiwan主辦單位TUDA(台灣顯示器產業聯合總會)去年領軍打造Micro LED菁英陣隊,從面板、材料到設備全面加速創新技術落地,推動整體產業鏈在台量產投資,讓台灣在Micro LED技術整合和商品化上具有領先地位,能提供最完整的解決方案。



近年來受AI及5G熱潮,今年同期舉辦的「智慧製造展」上聚焦在AI與數位轉型,其中也將探討5G通訊技術成熟,如何使AI達成跨域產業新應用,預計在今年展會中將提供各場域完整解決方案。



今年舉辦首屆「電子生產製造設備展」匯聚半導體產業鏈的各路精英,包括蔚華、優貝克、海德漢、辛耘、閎康、宜特、帆宣、志聖、均豪、均華、亞智、易發、中國砂輪、由田新技、大銀微系統、群翊及直得科技等,展示範圍涵蓋了半導體封裝與組裝設備、半導體智動化解決方案、化合物半導體材料與設備等多個項目。



TUDA表示,Touch Taiwan展覽期間三天也舉辦近30場論壇,邀請159海外內專家前來分享最新的趨勢及應用,今年Keynote「智慧顯示應用趨勢國際論壇」將有友達、群創、元太、應用材料、康寧、默克等國內外產業專家,透過上下游供應鏈精彩絕倫的分享,為國內產、官、學、研打造與國外知名大廠的交流合作機會,並促進業者掌握最新商機。






【免責聲明】
本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馗鼎無關。
內容性、文字闡述和原創性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章及全部或部分內容、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僅供讀者參考,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馗鼎奈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Creating Nano Technologies,Inc.
59 Alley 21 Lane 279, Chung Cheng Road, Yung Kang City, Tainan, TAIWAN
TEL:886-6-2323927 FAX:886-6-2013306 URL: http://www.creating-nanotech.com 

【台 PCB 廠積極布局 泰國 PCB 全球產值估2025年達4.7%】

聯合新聞網

2024年04月16日

記者 尹慧中




台廠 PCB 包含欣興(3037)、華通、金像電、臻鼎等積極布局泰國,研究機構數據顯示,泰國憑藉相對成熟的 PCB 及下游電子產業,在區域內具有領先的競爭力。2023年,泰國 PCB 在地生產產值約占全球3.8%,隨著全球主要 PCB 廠商持續在當地布局,預計2025年比重將可成長至4.7%。



台灣電路板協會(TPCA)指出,東南亞最大電路板展覽「泰國電子智慧製造系列展」已於3月2日順利在泰國曼谷國際貿易中心(BITEC)圓滿落幕,現場匯聚203家全球電路板產業鏈業者共襄盛舉。隨著台灣 PCB 產業持續前往東協的泰國、越南擴廠,以強化全球 PCB 供應鏈韌性,台泰政府代表正積極洽談,希望泰國政府給予台廠最多的協助。



東南亞地區正成為全球 PCB 和電子供應鏈的直接受惠區域。TPCA 分析,東南亞地區除了勞動力充裕且人力成本相對低廉等優勢以外,地緣政治風險亦極其有限。在當前國際緊張局勢中,該區域成為企業尋求第二生產基地的熱門選擇,有利推動當地 PCB 產業發展。



雖然東南亞 PCB 供應鏈目前尚處於發展初期,TPCA 分析,廠商仍面臨諸多隱性成本,但東協共同關稅協定的實施有助改善區域貿易環境,彌補供應鏈不足。預期隨著時間推移,初期面臨的挑戰將可逐步克服,從而提升整體成本效益。






【免責聲明】
本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馗鼎無關。
內容性、文字闡述和原創性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章及全部或部分內容、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僅供讀者參考,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馗鼎奈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Creating Nano Technologies,Inc.
59 Alley 21 Lane 279, Chung Cheng Road, Yung Kang City, Tainan, TAIWAN
TEL:886-6-2323927 FAX:886-6-2013306 URL: http://www.creating-nanotech.com 

2024年4月8日 星期一

【封測廠海外擴產,星/馬/日成首選】

TechNews科技新報
2024年03月15日
作者 MoneyDJ


近年陸續爆發美中貿易戰、COVID-19 疫情,顛覆了全球供應鏈思維,在地緣政治考量下,許多國際企業要求「台灣+1」,因此,如何有效率且彈性地配置產能,成為眾廠重要課題。目前不少封測廠正在進行海外擴廠或有評估計畫,並以馬來西亞、新加坡、日本三地為首選。外界則密切關注,後續是否會有更多相關耗材、設備等供應鏈跟隨腳步擴大海外布局。



東南亞近年漸成為全球半導體重要聚落,已經有全球重要IC設計公司及IDM廠進駐。根據《台灣電子設備產業白皮書》,台灣近年出口到新加坡、馬來西亞的半導體設備成長率大幅增加,原因來自當地封測產業發展,以及國際大廠加大投資,這也是兩地成為台灣封測廠東南亞布局首選的原因。



封測龍頭日月光投控認為,地緣政治風險並不是擴產的主因,更重要的是當地客戶需求及成本。公司數十年來在馬來西亞持續地策略性資本投資,其位於馬來西亞檳城的封測新廠預計2025年完工,該廠的核心產品是有大量需求的銅片橋接(copper clip)和影像感測器封裝產品。



半導體測試介面大廠穎崴亦將馬來西亞視為重點市場,自去年5月於馬來西亞檳城設置業務及技術服務中心(WinWay Penang Service Center)後,區域經營團隊更臻完備,與當地客戶關係更加深化,公司也在評估在當地設廠的可行性。



穎崴全球業務及營運中心資深副總陳紹焜表示,馬來西亞半導體上下游產業鏈越來越完整,除原本大型OSAT廠及 IDM 廠持續擴廠外,全球重要的IC設計公司陸續進駐,公司對於東南亞市場掌握及業務擴展深具信心。



欣銓原本在新加坡就設有生產據點,第二座新工廠鎖定HPC、5G和車用等先進的半導體測試項目,該廠連同初期的廠房與生產線興建,預計將在6年內投資2.5億美元,並擴大新加坡先進測試產能。該廠規模約是現有廠區的一倍,預計2024年完工投產。



相較於其他同業優選東南亞擴產,半導體封測廠力成則是觀察到台積電赴日本熊本投資的成功案例,公司也在評估在日本興建先進封裝廠,並以合資為前提,但目前尚未與客戶談定;若該計畫未實現,則會考慮東南亞地區。



業內人士分析,封測產業固定成本偏高,設備利用率會直接影響到公司的獲利表現,再加上,封測廠議價能力不如晶圓廠來得高,過去往往是被砍價的份,若沒有足夠的長期需求及政府補助支撐,並不宜到海外設廠。再者,部分封測廠的產品線、客戶群相當分散,只靠單一客戶恐難撐起建廠需求,這些都是相關廠商投資態度謹慎的原因。






【免責聲明】
本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馗鼎無關。
內容性、文字闡述和原創性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章及全部或部分內容、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僅供讀者參考,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馗鼎奈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Creating Nano Technologies,Inc.
59 Alley 21 Lane 279, Chung Cheng Road, Yung Kang City, Tainan, TAIWAN
TEL:886-6-2323927 FAX:886-6-2013306 URL: http://www.creating-nanotech.com 

【電動車狂潮帶旺PCB 敬鵬.瀚宇博大漲逾6%】

非凡新聞
2023年12月04日
記者 曹再蔆


科技業庫存逐漸恢復正常水位,低軌衛星、新能源車、AI伺服器等,帶動PCB印刷電路板用量大幅提升,相關供應鏈樂觀看待明年營運。PCB族群今(4)日股價也表現亮眼,敬鵬、瀚宇博雙雙大漲超過半根停板,燿華、健鼎則轉強上漲超過2%。



直衝天際,低軌衛星概念跨足各大零組件產業,還有電動車帶動車用需求起飛,被稱為電子產品之母的PCB(印刷電路板),挾著汽車產業供應鏈已經逐漸恢復正常,消費性電子庫存降至健康水準等利多因素,PCB產業復甦力道強勁。



智璞產業趨勢研究所執行副總林偉智:「目前車用電子零組件的去庫存大概告一個段落,今年整體的車市新能源車可以達到1400萬台左右,明年我們預計還是會持續上升,尤其是電動車,它使用PCB大概是傳統車的兩倍以上,預期AI伺服器也是持續的往上,當然PCB還是會持續的受惠。」



AI伺服器出貨題材,PCB隨GPU及ASIC加速器導入,可望價量齊揚,PCB廠在車用、網通也積極著墨,並往高階市場發展,讓PCB族群成為盤面焦點,敬鵬、瀚宇博周一雙雙大漲超過半根停板,燿華、健鼎轉強上漲超過2%,華通也有1%以上漲幅,電子產品PCB板產值提升,樂觀看待明年營運。



敬鵬發言人蕭公彥:「就PCB產業這邊來看,COVID那一段時間累積的庫存,看起來都已經消化得差不多了,明年可能汽車供應鏈會恢復比較正常的狀況,其實汽車產業如果是往一個回正的狀況,預期我們的產能利用率還有機會再提升,對獲利、營收都是有幫助的。」



針對車用市場動態,PCB業者表示,零組件供應已經順暢,目前較大的風險在於汽車電子廠組裝能力,預期明年組裝量才能趕上需求,後續變化仍待觀察。(記者曹再蔆、陳柏誠/台北採訪報導)






【免責聲明】
本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馗鼎無關。
內容性、文字闡述和原創性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章及全部或部分內容、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僅供讀者參考,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馗鼎奈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Creating Nano Technologies,Inc.
59 Alley 21 Lane 279, Chung Cheng Road, Yung Kang City, Tainan, TAIWAN
TEL:886-6-2323927 FAX:886-6-2013306 URL: http://www.creating-nanotech.com 

2024年2月20日 星期二

【AI 新盛世》迎 AI PC 元年,搭載微小 NPU 全新電腦如何創造巨大變革?】

TechNews科技新報
2024年02月20日
作者 陳 冠榮



經歷 2022 年 AI 伺服器需求激增,AI 硬體下一波想像延伸至用戶端,包括 PC、手機等,其中 AI PC 正是 2024 年開市後關注焦點。



隨著 Intel Core Ultra 處理器在 2023 年末正式推出,已有幾款標榜「AI-powered」、「AI-Ready」筆電上市,成為首波 AI PC。



究竟 AI PC 如何定義,軟硬體大廠各有不同解讀,如微軟要求需有 40TOPS 算力基礎。廣義而言,AI PC 是指筆電或桌機具備包含生成式 AI 應用,甚至裝置離線也能執行 AI 運算。目前如 ChatGPT、Copilot、Midjourney 等生成式 AI 大多依靠雲端運算產生結果,如能在用戶端執行,不僅減少延遲時間,資料不用上傳雲端較也能受到保護。



AI PC 最大關鍵在於運算平台,其中英特爾領先業界啓動 AI PC 加速計畫,更以 Intel Core Ultra 處理器做為 AI PC 運算核心。這款處理器採用全新 Intel 4 製程,內建 AI 專用 NPU(neural processing unit,類神經網路處理器),提高生成式 AI 處理能力,同時也調節電腦使其省電。



當 Intel Core Ultra 處理器發表同時,包括華碩 Zenbook 14 OLED、宏碁 Swift Go 14 和電競子品牌 Predator Triton Neo 16、微星商務 Prestige AI 新系列、技嘉電競子品牌 AORUS 17 / 15、聯想 Lenovo ThinkPad X1 Carbon / 2-in-1 和 IdeaPad Pro 5i 等,皆成為首波釋出的 AI PC。年初美國消費電子展(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CES 2024)有更多新機亮相,受矚目如主打雙螢幕的華碩 Zenbook Duo、碳中和筆電宏碁 Aspire Vero 16、最輕巧 18 吋電競筆電微星 Stealth 18 AI Studio 等,同樣搭載 Intel Core Ultra 處理器以提高 AI 運算能力,



不只是英特爾,高通特別設計出 Snapdragon X Elite,AMD 也有搭載 NPU 的 Ryzen 7040 / 8040 系列,甚至傳出 NVIDIA 有意開發 Arm 架構為基礎的處理器,受惠 AI 熱潮的晶片巨擘似乎也想在 PC 處理器市場分一杯羹。



從在台上市的 AI PC 可以看出,先是針對機身搭載網路攝影機、麥克風、喇叭加強 AI 應用能力,如視訊時追蹤使用者臉部和眼部、模糊背景、降低背景噪音。筆者實際試用 Zenbook 14 OLED 注意到,由 NPU 處理視訊 AI 運算,像是即時追蹤雙眼反應和頭部移動時保持模糊背景皆流暢許多,還有 AI 降噪過濾掉環境噪音,舊款筆電反應較慢,在 Zenbook 14 OLED 則有顯著改善,可以明顯感受落差。過往需要處理器或顯示卡支援這部分運算,未來由 NPU 一肩扛下。



此外,如微星自行研發本機運算的文生圖服務 MSI AI Artist,使用者無需連網就能在筆電以簡短指令文字直接文生圖、圖生圖、圖生文,甚至可以輸出保存所有圖層的 PSD 檔以便在 Photoshop 進一步編修。



值得關注的是,AI PC 針對使用情境自動調整硬體設定,有擔任效能管控的角色,不僅可以實現電腦最佳效能表現,相較舊款電腦更加省電。



AI PC 結合微軟運用 OpenAI 生成式 AI 技術所開發的 Copilot,有望改變人們工作、學習模式。Copilot 涵蓋內容分析和摘要、草擬電子郵件和文章、生成圖像和表格、動態調節電腦設定等,而且不只 Windows 作業系統,如 Office 軟體、GitHub 也已整合 Copilot。人們能以一問一答方式,運用 Copilot 完成各種任務,與過去需要自行搜尋、開啟應用程式一步步操作大不同,



筆者甚至想像 Copilot 如能自行統整本機儲存的所有文件資料(假定不限於 Office 軟體),快速生成資料摘要、表格,想必可以省下更多時間,資料在本機處理也落實安全保護。至於第三方 AI 應用噴發,在文字內容、影像/聲音創作、程式設計等有各種不同應用,都能提供更便利、有效率的服務。



AI PC 有了運算所需基本規格,同時 AI 應用成型、漸趨成熟,一款一款 AI 應用成為貼近個人需求的強大助手,透過人們日常使用的自然語言交辦任務,它就能幫你實現。



AI PC 可望推動換機潮,但市場研究機構和 PC 業界多數認為可能要到 2025 年才會發酵。換機需求大量爆發關鍵,應在使用者對於 AI 應用接受程度和使用程度,若沒有殺手級應用讓使用者找到依賴 AI 的理由,使用 AI PC 頂多只是換上一台效能更好、耗電更少的電腦罷了,人們依舊是用舊有方式工作、生活。






【免責聲明】
本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馗鼎無關。
內容性、文字闡述和原創性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章及全部或部分內容、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僅供讀者參考,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馗鼎奈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Creating Nano Technologies,Inc.
59 Alley 21 Lane 279, Chung Cheng Road, Yung Kang City, Tainan, TAIWAN
TEL:886-6-2323927 FAX:886-6-2013306 URL: http://www.creating-nanotech.com 

【 AI 新盛世》CoWoS 產能不足難滿足 AI 晶片需求,台系廠商積極擴產搶商機】

TechNews科技新報
2024年02月19日
作者 Atkinson



Atkinson隨著 AI、雲端、大數據分析、行動運算等技術蓬勃發展,現代社會對於運算能力有越來越高的需求,再加上 3 奈米之後,晶圓尺寸已遇上物理極限、製造成本提高等等原因,因此半導體業界除了持續發展先進製程之外,也在找其他能使晶片維持小體積,卻可同時保持高效能的方式,「異質整合」的概念因而成當代顯學,晶片也從原先的單層,轉向多層堆疊的先進封裝。



現在能常在媒體版面見到的 CoWoS,可以拆成以下定義來解釋,Cow 是 「Chip-on-Wafer」,指的是晶片堆疊。Wos「Wafer-on-Substrate」,則是將晶片堆疊在基板上。因此  CoWos  合起來,就是指把晶片堆疊起來,並且封裝於基板上。



如此一來可以減少晶片所需要的空間,也能達到減少功耗和成本的益處。其中,又可分成 2.5D 水平堆疊(最為人知的就是台積電的 CoWoS)、3D 垂直堆疊版本,將不同的處理器、記憶體等多種晶片模組層層堆疊,做成小晶片(Chiplet)。因為其主要應用的就是在先進製程上,所以又稱為先進封裝。






根據市場研究及調查機構 TrendForce 的數據,就能一探 AI 晶片市場的熱度。 2023 年 AI 伺服器(含搭載GPU、FPGA、ASIC 等)出貨量近 120 萬台,較 2022 年增加 38.4%,占整體伺服器出貨量近 9%。而時間拉長到 2026 年,則預計占比達到 15%,2022~2026 年 AI 伺服器出貨量年複合成長率至 22%。在此情況下,AI 晶片 2023 年出貨量成長將達到 46%。



由於 AI 晶片需要採用先進封裝技術,其中又以台積電的 2.5D 先進封裝 CoWoS 技術為目前 AI 晶片主要採用技術。而 GPU 採用更高規格的 HBM,需藉由 2.5D 先進封裝技術將核心晶粒(die)整合在一起。而 CoWoS 封裝的前段晶片堆疊(Chip on Wafer)製程,主要在晶圓廠內透過 65 奈米製造,之後再並進行矽穿孔蝕刻作業,完成的產品再藉由堆疊晶片封裝在載板上(Wafer on Substrate)。



也因此, CoWoS 封裝技術的產能成為過去一年 AI 晶片產出的一大瓶頸,也是 2024 年能否 AI 晶片需求能否被滿足的關鍵。先前外資就曾指出,輝達是目前台積電 2.5D 先進封裝 CoWoS 技術的最大客戶。包括採用台積電 4 奈米先進製程的輝達 H100 GPU,以及採用台積電7 奈米製程的 A100 GPU,都是採用 CoWoS 技術進行封裝,導致輝達的晶片占了台積電 CoWoS 產能 40% 至 50%的比重。這也是為什麼輝達晶片的熱銷,導致台積電 CoWoS 封裝產能吃緊。



台積電擴產預計 2024 年緩解吃緊狀況

2023 年 7 月舉行的法人說明會上,台積電就曾經表示,預計將把 CoWoS 產能將擴增 1 倍,市場供不應求情況到 2024 年底就可以緩解。隨後台積電在 2023 年 7 月下旬宣布,將斥資近新台幣 900 億元,在銅鑼科學園區設立先進封裝晶圓廠,並預計在 2026 年底完成建廠,量產時間落在 2027 年第 2 季或第 3 季之間。



另外,在 2024 年 1 月 18 日的法說會上,台積電財務長黃仁昭也強調,台積電 2024 年將持續進行先進製程的擴產。因此在全年資本支出中,有10% 將是為了先進封裝、測試、光罩等產能擴增的支出預估。



事實上,先前輝達財務 Colette Kress 在投資者會議上也表示,輝達在 CoWoS 先進封裝的關鍵製程,已開發並認證其他供應商產能,預期未來數季供應可逐步爬升。對此,外資摩根大通則是指出,CoWoS 產能出現瓶頸的關鍵原因就是在於中介層的供不應求。原因是因為中介層矽穿孔製程複雜,且產能擴充需要更多高精度設備。但高精度設備的交期長,加上既有設備也需要定期清洗檢查,導致供不應求。



目前除了台積電的 CoWoS 主導先進封裝市場外,包括聯電、日月光投控、矽品、力成等也逐步搶進 CoWoS 先進封裝的市場。其中,在部署 2.5D 先進封裝中介層產能的部分,聯電也在 2023 年 7 月下旬法說會也表示,加速展開提供客戶所需的矽中介層技術及產能。



聯電布局中介層產能,日月光推推出 VIPack 先進封裝平台

聯電強調公司是全球第一個提供矽仲介層製造開放系統解決方案的晶圓代工廠,經由此開放系統 (UMC+OSAT) 的合作模式,能提供已通過驗證的完整供應鏈以快速導入量產。另外,聯電的 2.5D 開放系統解決方案是透過聯電生產的 2.5D TSI 矽仲介層晶圓,與世界一流封測廠的先進晶片封裝服務,成功合作建立認證合格的完整 2.5D TSI 矽仲介層晶圓封裝供應鏈。



目前占全球半導體後段專業封測代工(OSAT)產業出貨量比重約 32%,占台灣 OSAT 出貨量比重超過 50% 的封測龍頭日月光投控,旗下的日月光半導體也表示,近期 CoWoS 封裝技術話題熱夯,而日月光投控本身也布局先進封裝,與台積電是密切合作夥伴。



日月光強調,先前推出 VIPack 先進封裝平台提供垂直互連整合封裝解決方案。VIPack 是日月光擴展設計規則並實現超高密度和性能設計的下一世代 3D 異質整合架構。此平台利用先進的重佈線層 (RDL) 製程、嵌入式整合以及 2.5D/3D 封裝技術,協助客戶在單個封裝中整合多個晶片來實現前所未有的創新應用。



另外,日月光也在高效能運算(HPC)和AI領域已布局多項封裝技術,可協助 AI 應用模仿人類五感應用,例如 2.5D 和 3D IC、共同封裝光學元件(CPO)、雙面壓模(double side mold)、天線封裝(Antenna in Package)、嵌入式基板封裝(embedded die SESUB)等,預計 2024 年日月光的先進封裝業績將倍增。



力成攜手華邦電提供異質整合封裝技術

另外,封測大廠力成科技也積極布局邏輯晶片及 AI 應用相關先進封裝。先前在法說會上表示,力成尋求與晶圓廠結盟合作,開發細線寬、矽穿孔(TSV)細直徑的中介層(interposer),提供客戶相關 CoWoS 先進封裝選擇,預估預期最快 2024 年下半年可提供 CoWoS 相關先進封裝產品。目前,記憶體大廠華邦電已經表示,隨著 AI 技術快速演變,市場對高頻寬及高速運算的需求激增,進而帶動先進封裝及異質整合技術的需求。因此,華邦電攜手力成科技共同引領此技術浪潮,以提供異質整合封裝技術。



華邦電對於與力成科技的合作,表示合作業務以開發專案之合作方式進行,包括將由華邦電提供 CUBE (客製化超高頻寬元件) DRAM,以及客製化矽中介層、同時整合去耦電容 (Decoupling Capacitor) 等先進技術,搭配力成科技所提供之 2.5D 及 3D 封裝服務。






【免責聲明】
本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馗鼎無關。
內容性、文字闡述和原創性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章及全部或部分內容、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僅供讀者參考,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馗鼎奈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Creating Nano Technologies,Inc.
59 Alley 21 Lane 279, Chung Cheng Road, Yung Kang City, Tainan, TAIWAN
TEL:886-6-2323927 FAX:886-6-2013306 URL: http://www.creating-nanotech.com 

2024年1月24日 星期三

【搶購半導體生產設備,2023 年中國進口金額達近來次高】

TechNews科技新報
2024年01月23日
作者 Atkinson



隨著美國與相關國家對中國半導體晶片出口的加強管制,中國相關企業為因應趨勢而加大投資,企圖能自行生產半導體晶片等產品,也造成相關半導體產業積極發展。如此,使得 2023 年中國半導體生產設備的進口量大幅增加,達到了 2015 年以來的次高水準。



根據中國海關數據的統計,中國 2023 年用於製造半導體晶片的設備進口金額成長 14%,達到近 400 億美元,這是自 2015 年有記錄以來的第二大進口金額,凸顯了中國廠商預期未來相關設備無法獲得的憂慮。現階段,中國半導體公司正在迅速投資新的半導體工廠,試圖提高自我生產能力,以規避美國及其盟國實施的出口管制。



根據統計,2023 年在新的出口管制宣布之前,中國從荷蘭進口半導體設備量猛增。這是因為企業在荷蘭限制措施執行之前紛紛搶購,造成了 2023 年 12 月從荷蘭進口的半導體曝光設備金額較 2022 年成長近 1000%,達到 11 億美元。



甚至,在這些限制措施生效之前,荷蘭 ASML 就應美國政府的要求取消了向中國運送部分頂級設備。2024 年 1 月初,ASML 稱荷蘭政府部分撤銷了先前頒發的 NXT:2050i、NXT:2100i 曝光設備在 2023 年發貨的許可證,這對個別在中國客戶產生了影響。






【免責聲明】
本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馗鼎無關。
內容性、文字闡述和原創性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章及全部或部分內容、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僅供讀者參考,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馗鼎奈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Creating Nano Technologies,Inc.
59 Alley 21 Lane 279, Chung Cheng Road, Yung Kang City, Tainan, TAIWAN
TEL:886-6-2323927 FAX:886-6-2013306 URL: http://www.creating-nanotech.com 

【小摩調高力積電目標價,慶祝行情拉抬一度飆漲停】

TechNews科技新報
2024年01月05日
作者 Atkinson



受到外資調升目標價的影響,晶圓代工大廠力積電在台股早盤一度恭上漲停板價位,每股新台幣 31.05 元,創近半年來股價新高。



SEMI 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日前發布最新報告指出,2022 年至 2024 年全球半導體業共有 82 座新晶圓廠投產,2024 年為新廠量產最高峰,共計有 42 座新廠加入,推升 2024 年全世界半導體晶圓廠總月產能首度突破 3,000 萬片 8 吋約當晶圓,創下新高紀錄。



SEMI 全球行銷長暨台灣區總裁曹世綸表示,全球市場需求走向復甦,加上各國政府獎勵措施,帶動主要晶片製造地區晶圓廠建設和設備投資大幅成長。此外,半導體策略牽動全球政經局勢影響性日益增加,也成為半導體產能成長的關鍵催化劑。



外資摩根大通表示,看好力積電未來的發展前景及市況,調高力積電目標價到每股 38 元,成長幅度達 34.5%。






【免責聲明】
本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馗鼎無關。
內容性、文字闡述和原創性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章及全部或部分內容、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僅供讀者參考,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馗鼎奈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Creating Nano Technologies,Inc.
59 Alley 21 Lane 279, Chung Cheng Road, Yung Kang City, Tainan, TAIWAN
TEL:886-6-2323927 FAX:886-6-2013306 URL: http://www.creating-nanotech.com 

2024年1月9日 星期二

【突破數十年技術障礙,科學家製出首個石墨烯半導體】

TechNews科技新報
2024年01月04
作者 Emma stein



被認為永遠無法勝任半導體工作的石墨烯取得突破,來自喬治亞理工學院科學家領導的國際團隊,成功創造出全球首個由石墨烯製成的功能性半導體。



幾乎所有現代電子產品元件都基於矽半導體,隨著開發進程越來越精細,我們已接近矽的能量效率極限,使用這種材料製造更快、更強大電腦變得越來越困難。



這促使物理學家尋找新的替代性半導體。



現在,由喬治亞理工學院領導的國際團隊開發出第一個極其堅固的功能性石墨烯半導體,電子遷移率是矽 10 倍,具有矽不具備的獨特性能。



石墨烯(graphene)又稱單層石墨,本身由碳原子以 sp2 混成軌域組成蜂巢晶格,是一種堅固且用途廣泛的平面薄膜材料,可承受極大電流且不會升溫或分解。



科學家投入開發石墨烯半導體已十多年,挑戰在於材料「能隙」特性──半導體或絕緣體價帶頂端至傳導帶底端的能量差距,允許電子在分子周圍移動,簡單來說,利用工程手法加以調整的能隙是控制半導體導電、不導電的重要電子特性。



可是自然形式下,石墨烯既不是半導體也不是金屬,而是半金屬,它沒有能隙,因此科學家無法對各元素設計「正確比例」的開關以控制石墨烯半導體,許多人也認為石墨烯電子裝置永遠無法運作。



直到現在透過精密感應爐幫助,一群研究人員成功克服石墨烯研究幾十年來最大障礙,製造出「外延」石墨烯:在晶體(此實驗為碳化矽)上生長另一層與晶體化學鍵合的物質,產生能隙開始表現出半導體特性,其電子遷移率比矽高 10 倍,或者說電子以極低阻力移動。



石墨烯半導體效率更高,升溫幅度不大,能用來製造體積更小、速度更快的電子設備,也可能應用於量子運算,該團隊的樣品是目前唯一具備奈米電子學所有必要特性的二維半導體,其電學特性遠優於目前正在開發的任何二維半導體。



新論文發表在《自然》(Nature)期刊。













【免責聲明】
本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馗鼎無關。
內容性、文字闡述和原創性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章及全部或部分內容、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僅供讀者參考,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馗鼎奈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Creating Nano Technologies,Inc.
59 Alley 21 Lane 279, Chung Cheng Road, Yung Kang City, Tainan, TAIWAN
TEL:886-6-2323927 FAX:886-6-2013306 URL: http://www.creating-nanotech.com 




【中國今年開展 18 座新晶圓廠!SEMI:全球半導體月產能達 3,000 萬片】

TechNews科技新報
2024年01月04日
作者 姚 惠茹



SEMI 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公布最新一季全球晶圓廠預測報告(World Fab Forecast,WFF),全球半導體產能繼 2023 年以 5.5% 成長至每月 2,960 萬片晶圓(wafers per month,wpm)之後,預計 2024 年將增速成長 6.4%,突破 3,000 萬片大關。



最新一季全球晶圓廠預測報告顯示,2022 年至 2024 年預測期間,全球半導體產業計畫將有 82 座新設施投產,其中 2023 年及 2024 分別有 11 座及 42 座投產,涵蓋 4 吋(100mm)到 12 吋(300mm)晶圓的生產線。



有別於 2023 年的產能擴張溫和主要受到市場需求走緩,半導體受到庫存進入調整期所致,2024 年包含生成式 AI 和高效能運算(HPC)等應用推動,以及晶片在終端需求的復甦,加速先進製程和晶圓代工產能擴增。



SEMI 全球行銷長暨台灣區總裁曹世綸表示,全球市場需求走向復甦,各國政府獎勵措施,帶動主要晶片製造地區晶圓廠建設和設備投資大幅成長,而半導體策略牽動全球政經局勢影響性日益增加,成為半導體產能成長關鍵催化劑,預計 2024 年全球產能將成長 6.4%。



中國推升半導體產業擴展

受惠政府資金挹注和其他獎勵措施,預期中國將擴大其在全球半導體產能的占比,中國晶片製造商預計 2024 年將展開 18 座新晶圓廠,產能年增率將從 2023 年的 12% 提升至 2024 年的 13%,產能將從 760 萬片推升成長至 860 萬片。



台灣仍將維持全球第二大半導體產能排名,產能年增率分別為 2023 年的 5.6% 及 2024 年的 4.2%,每月產能由 540 萬片成長至 570 萬片,預計自 2024 年起將有 5 座新晶圓廠投產,而全球半導體產能排名第三的韓國,預計 2024 年將有 1 座新晶圓廠投產,產能將從 2023 年 490 萬片成長 5.4% 至 2024 年 510 萬片,至於產能位居全球第四的日本,預計 2024 年將有 4 座新晶圓廠投產,產能將從 2023 年 460 萬片成長至 2024 年 470 萬片,年成長率約 2%。



全球晶圓廠預測報告顯示,美洲地區到 2024 年將有 6 座新晶圓廠投產,晶圓產能年增率將達 6% 提升至 310 萬片,至於歐洲和中東地區在 2024 年將有 4 座新晶圓廠投產,預計將增加 3.6% 產能,達到 270 萬片,最後東南亞 2024 年將展開 4 座新晶圓廠投產,預計產能將增加 4%,來到 170 萬片。



晶圓代工領域產能持續強勁成長

晶圓代工業者合計將持續採購最多的半導體設備,引領半導體產業擴張,其產能提升將從 2023 年的 930 萬片,至 2024 年達 1,020 萬片的新紀錄,受到個人電腦和智慧型手機等消費性電子產品需求疲軟影響,2023 年記憶體領域產能擴張趨緩,DRAM 領域產能預計在 2023 年微幅增加 2% 至 380 萬片,2024 年則增加 5% 至 400 萬片;3D NAND 每月產能預計 2023 年持平,保持在 360 萬片,隔年則將成長 2% 至 370 萬片。



分離元件和類比領域,電動車進展仍是產能擴張的關鍵驅動因素,分離元件產能預計將在 2023 年成長 10%,達到 410 萬片,到 2024 年將成 長7%,達到 440 萬片,而類比領域產能預計將在 2023 年成長 11%,達到 210 萬片,到 2024 年則將成長 10%,達到 240 萬片。






【免責聲明】
本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馗鼎無關。
內容性、文字闡述和原創性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章及全部或部分內容、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僅供讀者參考,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馗鼎奈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Creating Nano Technologies,Inc.
59 Alley 21 Lane 279, Chung Cheng Road, Yung Kang City, Tainan, TAIWAN
TEL:886-6-2323927 FAX:886-6-2013306 URL: http://www.creating-nanotech.com 

2023年12月21日 星期四

【國家未來十年科技重點布局:「半導體×AI」、「淨零科技」策略明朗】

TechNews科技新報
2023年12月16日
作者 Emma stein



行政院 2023 年科技顧問會議 15 日落幕,聚焦「半導體×AI」和「淨零科技」兩大議題,首席科技顧問廖俊智表示,「半導體×AI」結論希望達成「掌握生成式 AI 趨勢、立基台灣半導體優勢,引領全球半導體與 AI 科技創新應用」願景。



8 位國內外產研領袖組成的科技顧問,在行政院 2023 年科技顧問會議與相關部會代表歷經 3 日深度交流,首席科技顧問廖俊智就「半導體×AI」、「淨零科技」兩大主題進行總結報告,行政院院長陳建仁也到場聽取結論。



這些領域是現今各國積極布局的重點,因此各界策略建言將作為相關部會規劃長程科技計畫主要政策依據,比如國家「半導體×AI」政策方向將落實「晶片驅動台灣產業創新方案」(晶創台灣方案)和「台灣 AI 行動計畫」,立基台灣半導體優勢,使台灣成為引領全球半導體與 AI 科技創新的夥伴;「淨零科技」領域則持續推動「淨零科技方案」。



廖俊智表示,為達成半導體×AI 願景,三大策略將包括:培育下世代半導體及 AI 人才;加速半導體及 AI 應用技術發展;以生成式 AI 晶片驅動全產業創新並推動新創。



達成淨零科技願景的三大策略則是:針對台灣特性制定 2030 減碳目標,發展具台灣產業潛力的淨零科技;利用台灣淨零轉型機會培養在地綠色供應鏈;把握 AI 轉型契機,加速產業淨零與數位雙轉型。



國科會主委吳政忠指出,台灣科技研發與產業實力因國際政經局勢變化而受到全球矚目,此次科技顧問會議結論也強調建構跨產業生態系橫向連結、跨部會上下游協作重要性,需強化國際連結與滿足在地需求。






【免責聲明】
本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馗鼎無關。
內容性、文字闡述和原創性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章及全部或部分內容、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僅供讀者參考,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馗鼎奈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Creating Nano Technologies,Inc.
59 Alley 21 Lane 279, Chung Cheng Road, Yung Kang City, Tainan, TAIWAN
TEL:886-6-2323927 FAX:886-6-2013306 URL: http://www.creating-nanotech.com 

【AI 晶片成王道,用 AI 設計、製造、銷售 AI 晶片更成門道】

TechNews科技新報
2023年12月19日
作者 Evan



蘋果、NvIdia、高通(Qualcomm)、三星等巨頭紛紛推出自家 AI 晶片時,AI 也成了加速 AI 晶片設計、製造甚至銷售的利器。如今英特爾也積極使用 AI 設計製造最新 Meteor Lake 處理器,希望新處理器將筆電變成 AI PC,重新奪回台積電搶占的晶片製造龍頭。 



對英特爾而言,AI 工具幫助最大的地方,莫過於晶片設計程序初期就能發現瑕疵,加速晶片上市。AI 工具還能協助監督晶片製造,讓更多英特爾矽晶片成為產品的一部分,而不是丟進垃圾桶。



Meteor Lake 可說是多個「小晶片」(chiplet)堆疊成單一封裝的主要處理器,有鑑於每個處理器元件有許多細微差異,AI 工具能協助找到銷售每個處理器的最佳方式。英特爾設計工程事業群共同負責人 Shlomit Weiss 表示,有了 AI 工具,可銷售商品數量顯著增加了。



用 AI 確保晶片設計合規,找到銷售晶片的最佳組合方式

AI 工具的好處,並非只有英特爾看到,兩大處理器設計軟體供應商 Cadence 和 Synopsys 便提供布局處理器元件的 AI 強化工具。Google 早就宣布使用 AI 開發自家 AI 加速處理器。最紅 GPU 製造商 Nvidia 產線更廣泛以 AI 取代極緩慢的傳統運算流程。強化學習(reinforcement learning)可說是晶片設計常採用的機器學習,探索各種可能選項,並在發現更接近目標時獲益。



Weiss 和同事業群另一位共同負責人 Navid Shahriari 表示,英特爾將外部晶片設計公司 AI 工具與自家工具結合。模擬新設計時,英特爾 AI 會分析並分類瑕疵,協助工程師快速除錯,節省每天數小時負荷。



Weiss 表示,英特爾正在自家系統運行使用修改後符合特定需求的 OpenAI GPT 生成式 AI 工具,確保晶片設計符合規範。Shahriari 表示,由於每個產線晶片功能會有時脈、快取和功耗些微差別,英特爾會使用 AI 仔細檢查晶片,查看關聯細節的複雜組合,以找到處理器與販售版最佳的搭載組合。



最新 Meteor Lake 處理器由多個小晶片或晶粒組成,代表有更多特徵需要分析,所以想找到銷售晶片最佳方式也會更複雜。所幸AI可以找到平衡,讓產量、效能和功率提升最大化。









【免責聲明】
本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馗鼎無關。
內容性、文字闡述和原創性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章及全部或部分內容、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僅供讀者參考,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馗鼎奈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Creating Nano Technologies,Inc.
59 Alley 21 Lane 279, Chung Cheng Road, Yung Kang City, Tainan, TAIWAN
TEL:886-6-2323927 FAX:886-6-2013306 URL: http://www.creating-nanotech.com 

2023年12月14日 星期四

【研調:中國前十大半導體設備商 Q3 營收年增 36%】

TechNews科技新報
2023年12月7日
作者 MoneyDJ



智通財經報導,根據 CINNO Research 7 日發布統計數據顯示,2023 年第三季中國半導體設備廠商市場規模 Top10(排名包含積體電路前段製造、後段封測及 LED 等功率器件設備商,不含太陽能行業設備商)營收合計超過 109 億元(人民幣,下同),年增 36%、季增 23%。其中,北方華創做為中國半導體設備商龍頭企業,第三季半導體營收約 54 億元,遠超過其他設備廠商,穩居第一;中微公司排名第二,盛美上海排名第三;今年上市的中科飛測首次進入 TOP10,排名第八。



以第三季排名來看:

一、北方華創為中國龍頭半導體設備商,主營半導體裝備、真空裝備、電子元器件等,其半導體業務覆蓋了刻蝕、沉積、清洗等主要半導體製造設備,第三季半導體裝備相關營收53.6億元、年增50.5%,穩居中國榜首位置。

二、中微公司專注於半導體刻蝕設備和沉積設備,第三季半導體裝備相關營收15.2億元、年增41.5%。

三、盛美上海以半導體清洗設備和先進封裝濕法設備為核心,近年開始進軍沉積設備,第三季半導體裝備相關營收11.4億元、年增29.2%。

四、拓荊科技聚焦於半導體薄膜沉積設備,主要產品包括PECVD、ALD和SACVD設備,第三季半導體裝備相關營收7億元、年增49.2%。

五、華海清科主營化學機械拋光設備,適用於晶圓製造及先進封裝的關鍵製程,第三季半導體裝備相關營收6.1億元、年增45.6%。

六、芯源微主營半導體晶圓製造中的濕製程設備,包括塗膠顯影、刻蝕、清洗設備等,第三季半導體裝備相關營收5.1億元、年增30.2%。

七、長川科技主營半導體測試設備,包括測試機、分選機、探針台等,第三季半導體裝備相關營收4.5億元、年減21%。

八、中科飛測主營積體電路的程序控制設備,產品主要包括無圖形晶圓缺陷檢測設備系列、圖形晶圓缺陷檢測設備系列、三維形貌量測設備系列、薄膜膜厚量測設備系列等產品,於今年5月上市,第三季半導體裝備相關營收2.2億元、年增62.4%。

九、至純科技主營業務包括高純製程整合系統、半導體濕製程設備、光感測及光器件等,第三季半導體裝備相關業務營收2.2億元、年減21.3%。

十、新益昌主營業務為封裝用固晶機、電容老化測試設備等,其在中國LED固晶機領域有領先地位,第三季半導體裝備相關營收2億元、年減27.1%。






【免責聲明】
本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馗鼎無關。
內容性、文字闡述和原創性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章及全部或部分內容、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僅供讀者參考,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馗鼎奈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Creating Nano Technologies,Inc.
59 Alley 21 Lane 279, Chung Cheng Road, Yung Kang City, Tainan, TAIWAN
TEL:886-6-2323927 FAX:886-6-2013306 URL: http://www.creating-nanotech.com 

2023年12月13日 星期三

【加速低碳能源發展!SEMI SCC 全球半導體氣候聯盟成立能源合作組織】

TechNews科技新報
2023年12月3日
作者 姚 惠茹



為降低全球半導體產業碳排,SEMI 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和全球半導體氣候聯盟(Semiconductor Climate Consortium,SCC)共同成立 SCC 能源合作組織(SCC Energy Collaborative,SCC-EC),致力協助亞太地區排除低碳能源發展。


全球半導體氣候聯盟理事會成員暨全球半導體氣候聯盟間接排放工作小組發起人暨杜邦進階潔淨技術(Advanced Cleans Technologies)全球業務總監 Young Bae 表示,共享資源以啟動這項半導體產業永續發展工作,對未來五到十年間能實現廣泛使用低碳能源至關重要。



新成立的能源合作組織將在 COP28 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介紹創始企業成員,Young Bae 指出,目前全球半導體氣候聯盟確認的優先計畫之一,為針對亞太區低碳能源緩步進展的現況採取相關計畫和行動,SCC-EC 未來將協助加速投資腳步,協助亞太區擴大低碳能源使用與占比。



SEMI 全球行銷長暨台灣區總裁曹世綸表示,由於半導體產業在全球市場的巨大規模與深厚影響力,為提升低碳能源使用與占比,半導體價值鏈及其下游合作夥伴與客戶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為達成產業減碳目標,必須採取大刀闊斧的策略與行動, SCC-EC 成立目的就是專注提升低碳能源的採用速度及占比規模。



根據全球半導體氣候聯盟近期一份報告指出,幾乎所有關鍵亞洲市場中的半導體價值鏈都是龐大的能源消費者,而麥肯錫近期分析,即使半導體龍頭近日做出較過去更嚴謹的承諾,仍尚未能協助產業達成 2016 年巴黎協定所要求的排放目標,並發現半導體業者的個別和集體行動將可助力產業應對 1.5°C 的挑戰。






【免責聲明】
本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馗鼎無關。
內容性、文字闡述和原創性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章及全部或部分內容、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僅供讀者參考,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馗鼎奈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Creating Nano Technologies,Inc.
59 Alley 21 Lane 279, Chung Cheng Road, Yung Kang City, Tainan, TAIWAN
TEL:886-6-2323927 FAX:886-6-2013306 URL: http://www.creating-nanotech.com 

2023年11月29日 星期三

【 兩岸 PCB 齊赴泰國,將為新戰場】

TechNews科技新報
2023年11月24日
作者 MoneyDJ



全球電子產業供應鏈因地緣政治關係而重組,兩岸 PCB 業者紛往東南亞設立生產據點,尤其又以集中在泰國為主,據估計,兩岸已有超過 20 家 PCB 製造商宣布泰國投資計畫,全球 PCB 產業也在東南亞開闢了新戰場,泰國有望成為新的 PCB 生產聚落,群聚能夠減少廠商的物流、採購成本,更能激發產業的創新與突破。



以台廠來看,前進泰國主要瞄準的市場包括伺服器以及汽車板,而伺服器板因中美關係,客戶幾乎都要求不能在中國生產,除了台灣外,客戶也要求最好還要再有非兩岸之外的產能,所以移往東南亞生產有其必要,又以泰國為最多。



除了伺服器板,台廠也是瞄準汽車板的需求,看好當地已有國際車廠的組裝聚落,可配合客戶就近生產,但做車廠生意驗證期長,赴泰建廠要等到真的有貢獻,可能需要較長的等待時間。



在中資廠來看,原先中國廠近100%的生產都在中國境內,自去年底起中資大廠紛紛宣布前進泰國設廠,此為中國PCB產業向海外移動的新里程,依台灣電路板協會TPCA統計,中國廠此波投資第一階段量產時程,大約落於2024下半年至2026年,預估2026年中資PCB海外生產之產值比重將提升至1.5%至2.0%。



其中,汽車產業的發展也是中資板廠的另一個亮點,汽車原本即是中國的重點扶持產業,尤其是新能源車,今年5月官方推動新能源車下鄉,若目標能實現,經濟規模將再度放大,對於PCB產品的影響力將不亞於電腦、通訊以及消費性產品,所以也是中資廠前進泰國的主要瞄準市場。






【免責聲明】
本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馗鼎無關。
內容性、文字闡述和原創性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章及全部或部分內容、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僅供讀者參考,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馗鼎奈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Creating Nano Technologies,Inc.
59 Alley 21 Lane 279, Chung Cheng Road, Yung Kang City, Tainan, TAIWAN
TEL:886-6-2323927 FAX:886-6-2013306 URL: http://www.creating-nanotech.com 

【亞洲最大封裝與電路板盛會 IMPACT 2023,聚焦先進封裝、載板與 AI 最新脈動】

TechNews科技新報
2023年11月24日
作者 TechNews



「第十八屆國際構裝暨電路板研討會 – IMPACT 2023」稍早於 10 月 25 至 27日假台北南港展覽館 1 館盛大舉行,由 IEEE EPS-Taipei 電子封裝學會台北分會、IMAPS-Taiwan 台灣國際微電子暨構裝學會、工研院及 TPCA 台灣電路板協會共同舉辧。今年大會以「IMPACT on the Future of HPC, AI, and Metaverse」為主題,深入探討高效能運算(HPC)、人工智慧(AI)及元宇宙(Metaverse)等次世代應用下的先進封裝與電路板前瞻技術。



首日開幕大會上,IMPACT 2023 大會主席、IMAPS-Taiwan 理事長暨工研院電光系統所副所長駱韋仲博士表示,今年與會人數超過 700 人,且近 3 成來自海外,這讓 IMPACT 2023 成為當前全亞洲出席人數最多的先進封裝盛會。對此,他特別感謝 IEEE EPS 總部、IMAPS、國際電子生產商聯盟(iNEMI)、日本友會,含國際電子封裝技術研討會(ICEP)、日本電子封裝學院(JIEP)等、以及業界和學術界的大力支持。



創新推進 3D 封裝關鍵技術,系統級效能擴展將開啟新一輪 AI 應用潮

開幕大會後,率先由台積電品質暨可靠性組織及先進封裝技術暨服務副總經理何軍及 AMD 企業副總裁 Raja Swaminathan 發表大會主題演講。何軍指出,3D 封裝技術市場需求正迎來爆發式的成長,預計到 2025 年,全球 3D 封裝市值有望突破 1,000 億美元大關。目前台積電正大力推動「3DFabric」平台,該平台整合了 3D 封裝的 SoIC 和 2.5D 封裝的 CoWoS、InFO 等先進封裝技術。拜 3D 封裝技術之賜,NVIDIA 最新一代 GPU(H100)效能比上一代產品(A100)提升 6 倍之多。

旺盛的高效能運算需求帶動 3D 封裝技術的大量商業化應用發展,預計 2025 年台積電 3D 封裝無塵室空間將增加一倍以上。此外,台積電正加緊與生態夥伴的合作,共同推進諸如混合鍵合(Hybrid Bonding)提升互連密度、高頻寬記憶體(HBM)記憶體訊號完整性優化等 3D 封裝關鍵技術的創新。

AMD 企業副總裁 Swaminathan 博士則表示,當前人們對於超級電腦和 AI 效能的需求正呈指數增加,每 1.2 年就會成長一倍,最近需求更大幅激增,1 年內就成長 2 倍。業界正致力於透過高速介面設計、先進封裝和異質整合等創新,在系統層級實現效能擴展。AMD 特別關注通訊能源效率,該公司透過正在開發的 3D 堆疊技術並利用混合鍵合封裝,可大幅降低晶片間溝通的能源消耗,預計在 5 年內將 HPC 和 AI 訓練的每瓦效能提高 30 倍。

綜上所述,兩家分別代表晶圓代工與 IC 設計的領導大廠均強調先進封裝技術與次世代 AI 架構的相輔相成,可帶動晶片運算能力大幅提升。



協同設計將引爆 AI 重大變革,高密度異質整合平台將成為半導體未來關鍵

今年大會第三次舉辦 IEEE EPS 論壇,論壇主持人日月光集團副總經理洪志斌博士表示,IEEE EPS 作為 IMPACT 大會的主辦單位,希望藉由這個平台聚集最新技術和重要講者,以促進產業最新發展趨勢和技術的交流。首屆 IEEE EPS 論壇聚焦 5G,第二屆討論邊緣運算,今年特別聯手 CEDA,共同探究在晶片、封裝和系統間進行協同設計的最佳化 ECAD 工具。這次發起聯合論壇的構想來自於日月光資深技術顧問陳威廉博士(Dr. Bill Chen),他在遠端致詞中表示,AI 和機器學習雖然剛起步,但在未來幾十年將會繼續發生重大變革。協同設計將推動 AI 相關產品與應用的發展,這需要開放的晶片生態系統及標準介面以實現更高效率。

此外,聯合論壇還特別邀請來自海內外產學界的知名學者、專家共聚一堂,包括美國賓州州立大學電機工程學系系主任 Madhavan Swaminathan、聯發科洪誌銘協理、應用材料先進封裝發展中心主管 Arvind Sundarrajan、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教授 Sung Kyu Lim、英特爾資深院士 Debendra Das Sharma 及思科副總裁 Nan Wang 等共同發表演講。

Madhavan Swaminathan 教授強調,高密度異質整合平台將成為未來趨勢,我們需要打造一個從天線到 AI 的異質整合平台來支援邊緣運算與通訊,更需要在許多方面進行技術開發和協同設計,分散式運算和通訊勢必將發揮重要的作用。洪志銘博士就小晶片 AI 輔助設計的議題表示,不同疊代設計過程中包括材料、機械、EDA 工具等各種面向與領域的協作非常重要,但必須了解並非所有環節都適用 AI,若要進行 3D AI 機器學習,也必須考量是否有足夠成熟的工具進行訓練。

針對混合鍵合議題,Madhavan Swaminathan 教授指出,混合鍵合係推動 AI 和 HPC 的關鍵技術,可協助處理巨量數據,提高功耗效率並降低延遲。但混合鍵合流程非常複雜,至少涉及上百個步驟。不能只優化單一步驟,需要協同優化才能獲得更好的鍵合良率。Sung Kyu Lim 教授則認為,第二波 AI 革命需要多種晶片的協同運作,EDA 工具有助於 2.5D 和 3D 晶片封裝,不僅是設計師的最佳助手,更有助於晶片製造商,因為當前 EDA 工具可以支援材料及鍵合方式的決策。

至於 UCIe 標準如何拓展小晶片生態系統,Debendra Das Sharma 博士指出,UCIe 允許在封裝層面上混合搭配多個晶片,以克服製程限制並提升良率,目前該標準支援 2D 和 2.5D 封裝,未來也會支援 3D。在建構 SoC 系統單晶片時,UCIe 可以在封裝層面進行創新,不僅能整 合CPU、GPU 及記憶體,還支援 USB、PCIe 及 CXL 等互連標準,打造動態可配置的系統。同樣以異質整合為題目的 Nan Wang 副總裁表示,OPC 共同封裝光學能有效解決機器學習訓練網路因需要高速連網與大量運算所產生的功耗與成本挑戰問題。透過 OPC 技術,可以讓光學元件緊靠乙太網路交換晶片(Ethernet Switch IC),並封裝在同一基板上,降低 30% 系統功耗,但也會為訊號與電源完整性帶來新挑戰。對此,需要在系統層面進行協同設計和優化以實現大規模應用。



尋求最佳協同設計工具,快速回應市場異質整合需求

下半場的 IEEE & CEDA 座談會由台大電機資訊學院院長張耀文博士擔任主持人,他主要拋出三大議題,由現場專家共同分享見解。首先拋出的第一道問題:「AI 與先進封裝如何解決 AI 與邊緣運算中最困難的問題?」由 Madhavan Swaminathan 教授率先回應指出,AI 需要大規模運算,得仰賴不同技術節點晶片的協同運作。至於先進封裝技術可以實現 RF、GPU、CPU 乃至光學元件等不同領域晶片的整合。洪誌銘博士分享 AI 在電源分析、晶片佈局優化方面的成功案例,但數據資料不足成為拓展 3D 的瓶頸,所以人類設計師目前仍無法被 AI 取代。Sung Kyu Lim 教授則表示,電路設計資料的不足限制監督學習的運用,學術界正在加大無監督(Unsupervised Learning)和強化學習(Reinforcement Learning)的研究力度。Nan Wang 副總裁認為異質整合可以解決網路系統難題,但不免會增加設計和製造的複雜度。

第二道議題「面對下一代 AI 與 HI 人類智慧,我們必須克服的關鍵技術挑戰為何?我們何時才能看到解決這些挑戰的解決方案?」對此,Debendra Das Sharma 博士認為異質整合可以將計算和記憶體封裝在一起,3D 堆疊則有助於進一步縮短距離,進而減少資料傳輸距離、提升性能並降低功耗。Arvind Sundarrajan 博士指出,異質整合帶來的關鍵挑戰包括降低晶片和基板間的間距、缺陷控制、不同材料間的鍵合強度以及晶片翹曲等,這需要在材料等方面做技術創新以獲得良好的性能。

張耀文教授最後提問:「EDA 工具對先進封裝的準備度如何?還有哪些關鍵的缺失需要立即關注?」Sung Kyu Lim 教授表示,EDA 工具在異質整合、2.5D 和 3D 方面有些落後,設計師需要更多功能和自動化。雖然 2D EDA 設計工具已經相當成熟,但 3D 整合設計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Madhavan Swaminathan 教授點出當前 EDA 公司過於被動,若沒有客戶訂單,就不願意投資新技術。EDA 公司需要與技術開發商合作來共同推動異質整合。洪誌銘博士則認為,即使是 2D 設計,也需要開發內部工具來補充商業 EDA 工具的不足,EDA 公司需要更快地回應設計者的需求。Debendra Das Sharma博士表示,當 EDA 公司看到市場前景時,他們會投資新技術,關鍵是要讓他們要能看到這些技術將成為下一個重要方向。Nan Wang 副總裁表示,異質整合需要跨 EDA 等不同工具及系統的整合分析能力,以便為各種可能出現的問題儘早做好準備。



本屆 IMPACT 2023 在主辦單位與諸多協同單位合作舉辦下,三天共計推出 33 場論壇,不但有來自台積電與 AMD 的高階主管發表大會主題演講,更集結百位國際領導大廠與學研界重量級專家參與。而今年 IEEE EPS 更首次和 IEEE CEDA 電子設計自動化學會共同舉辧聯合論壇,引領與會者暢遊 AI 協同設計國度,也讓 IMPACT 2023 不僅深耕技術層面,更拓展到市場趨勢,激盪創新火花!

同期展出的台灣電路板產業國際展覽會(TPCA Show 2023)匯聚來自全球的 1,386 個攤位,展出超過 480 個國際品牌,聚焦半導體構裝、淨零、智慧製造前瞻趨勢與技術,積極為來自全球的參與者提供多項服務,TPCA Show 為業界提供展示創新、交流最前沿技術的絕佳機會,期待藉此推動產業發展,展現台灣 PCB 的卓越表現。






【免責聲明】
本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馗鼎無關。
內容性、文字闡述和原創性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章及全部或部分內容、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僅供讀者參考,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馗鼎奈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Creating Nano Technologies,Inc.
59 Alley 21 Lane 279, Chung Cheng Road, Yung Kang City, Tainan, TAIWAN
TEL:886-6-2323927 FAX:886-6-2013306 URL: http://www.creating-nanotec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