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4日 星期二

【產業新聞】LED 三大動能:Mini LED、紅外線、感測元件

TechNews
2022年01月05日
作者 MoneyDJ



LED 產業歷經多年結構調整沉潛修練,今年以來恢復活絡。


主要動能來自於Mini LED逐漸導入顯示器背光及顯示螢幕市場、正式進入商品化階段,以及各種通訊聯網監控檢測應用帶動紅外線與感測元件大量需求。



業者表示,今年以來藍光LED因為宅經濟帶動顯示器背光需求暢旺、需求復甦,至於紅外線、不可見光、光耦合器和感測元件需求則是受惠於通訊設備、物聯網裝置、行動裝置、穿戴裝置、車聯網等各式各樣安全監控檢測應用迅速擴大,需求一路強勁,目前訂單能見度長達1-2季以上,這波動能將延續到2022年。



再加上原本的VR虛擬實境/AR擴增實境應用以元宇宙姿態重新躍上檯面成為光電產業必修科目,在複雜的感應環境下,對於各種可用於發光、發射、傳輸、接收、高階精密顯示的裝置與相關元件的需求勢必相應增加,2022年應該是紅外線、感測元件、保護元件等光電元件可以大顯身手的一年。



台灣LED產業經過幾番劇烈洗牌,如今檯面上LED廠商大多各有穩定客戶群和具優勢的產品組合。其中,由晶元光電和隆達電子合而為一的富采受惠於Mini LED打入蘋果供應鏈並順利量產、紅光LED需求強勁,整合初年就繳出不錯的獲利成績、前三季每股盈餘已超過2.5元,並且持續發揮整合優勢。



LED封裝領導廠商億光今年在紅外線、光耦合器、不可見光與可見光等各主力產品線訂單需求同步推升下,前三季EPS更來到3.78元、今年每股盈餘上看近5元水準、站穩台灣LED業界獲利王地位。



老字號LED公司宏齊、佰鴻,鴻海集團LED晶粒成員光鋐,以及轉型擴大發展感測元件事業的鼎元、光磊,今年以來前10個月累計營收也都有兩位數成長幅度,包括宏齊、佰鴻、光鋐、光磊前三季EPS均已超過1元。



因應客戶強勁需求及市場發展趨勢,LED廠商經過多年休養生息,近來也陸續重啟擴產。富采明年將持續擴建Mini LED前後段製程產能,並且深化與設備策略夥伴惠特合作;億光明年將針對不可見光、紅外線產品再擴5成產能;光鋐近期也有新產能開出、預計將於明年貢獻效益。




(本文由 MoneyDJ新聞 授權轉載 )




相關連結:LED 三大動能:Mini LED、紅外線、感測元件 | TechNews 科技新報





【免責聲明】
本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馗鼎無關。
內容性、文字闡述和原創性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章及全部或部分內容、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僅供讀者參考,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 馗鼎奈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Creating Nano Technologies,Inc. 59 Alley 21 Lane 279, Chung Cheng Road, Yung Kang City, Tainan, TAIWAN TEL:886-6-2323927 FAX:886-6-2013306 URL: http://www.creating-nanotech.com ****************************************************************************************

【產業新聞】2021 年車用 LED 產值預估將達 35.1 億美元,艾邁斯歐司朗營收居冠

TechNews
2022年01月05日
作者 
TechNews




根據 TrendForce「2020-2021 全球車用 LED 產品趨勢與區域市場分析」研究顯示,2021 年全球 LED 頭燈滲透率超過 60%,其中新能源車種的滲透率更是高達 90% 以上。隨著車市出貨提升以及 LED 照明滲透率推升的雙重成長動能下,預估 2021 年全球車用 LED 市場產值將達 35.1 億美元,年成長率 31.8%,顯示出 LED 頭燈和車用顯示 LED 產品仍是車用 LED 市場成長的主要動能。



此外,雖然車用半導體缺料影響導致部分車廠生產受阻,然而根據 TrendForce 訪查,由於車廠要求LED廠商持續生產,故主要車用LED廠商的訂單於2021年底前仍未受到影響。在2021年車用LED廠商營收排名中,前三名廠商依然為艾邁斯歐司朗(ams-OSRAM)、日亞化學(Nichia)和Lumileds,三者合計市占率高達71.7%。



車用照明方面,艾邁斯歐司朗憑藉穩定的產品品質、優異的光效與性價比,讓全球高階車款與新能源車皆視其為供應商首選,包含銷量大增的特斯拉也是其客戶。今年艾邁斯歐司朗車用LED營收亦呈現高速增長,有機會達到13.04億美元,年成長率約40.9%。而三星LED的PixCell LED亦成功導入特斯拉Model 3與Model Y,推升其車用LED營收大幅成長,可達1.21億美元,市占率則有望提升至3.4%。



車用顯示背光方面,包括儀錶板及中控顯示,不僅越來越多的車型搭載車用顯示產品,目前車用面板產品尺寸以12.3 吋為主流,並朝向更大尺寸顯示發展,加上高動態對比(HDR)、區域調光(Local Dimming)、廣色域等市場需求,車用顯示LED市場需求在未來5年內將保持快速成長趨勢。日亞化學及Stanley營收將因此受惠,兩家業者今年市占率有望分別達到23.1% 與6.6%。



而首爾半導體憑藉WICOP產品高亮度及緊湊體積(Compact Size),其在車燈領域的滲透率已達10%,且已獲中國長安、上汽通用、蔚來等車廠採用,預估2021年營收可達1.55億美元,市占率約4.4%。值得一提的是,受惠於歐系客戶訂單挹注,Dominant為前十大業者中營收年成長最高的業者,年增幅達46.3%。



相關連結:2021 年車用 LED 產值預估將達 35.1 億美元,艾邁斯歐司朗營收居冠 | TechNews 科技新報





【免責聲明】
本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馗鼎無關。
內容性、文字闡述和原創性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章及全部或部分內容、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僅供讀者參考,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 馗鼎奈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Creating Nano Technologies,Inc. 59 Alley 21 Lane 279, Chung Cheng Road, Yung Kang City, Tainan, TAIWAN TEL:886-6-2323927 FAX:886-6-2013306 URL: http://www.creating-nanotech.com ****************************************************************************************

【產業新聞】全球棄油轉電推升鋰電池需求!中信電池及儲能 ETF 核准募集

TechNews
2022年01月05日
作者 姚蕙茹



       減碳為全球共識,開啟電動車發展狂潮,但當全球「棄油轉電」,推升鋰電池需求,「得電池者得天下」,被稱為電動車心臟的電池,就是打破電動車戰國僵局的決勝金鑰,而中信投信推出的中信電池及儲能 ETF 今日核准募集,正是為投資人掌握未來用電量百萬倍需求擴張的歷史機遇。



中信電池及儲能 ETF 經理人詹佳峯表示,隨全球越來越多成熟經濟體明訂禁售燃油車時程,加上政策補貼導致全球電動車銷售超乎預期,全球電池應用場景主要為三大塊,包括電動車使用的動力電池、儲能電池、消費性電池,目前動力電池占超過一半以上的比例。



根據 EV-Sales 資料,預估 2022 年電動車銷量將成長 26.5%,鋰電池的需求成長更高達 47.6%,電池的成長甚至高過電動車,詹佳峯指出,隨全球整體的電池用電需求將由 2000 年代以手機、平板為主,到 2020 年後轉為以電動車、儲能為主,電量需求將擴張百萬倍。



詹佳峯指出,全球能源轉型積極往綠能靠攏,但綠能如風力有季節強弱、太陽能隨日光變化而有間歇性發電量,因此為維持綠能供電穩定,儲存再生能源發電量為綠能發展的關鍵條件,這點從疫情爆發後加速推行綠能施建的美國可見端倪。



根據美國儲能協會(ESA)日前發布監測報告,美國儲能市場第三季儲能系統的增長創下歷史新高,並預計第四季將續創新高,顯見儲能趨勢正逐漸開展,市場預期電動車將成為未來十年市場的投資主軸,那麼做為電動車心臟的電池與儲能,就是這股淘金潮的重要熱點。



中信電池及儲能 ETF 追蹤的 ICE FactSet 電池與儲能科技指數,其成分股包含全球第一、二大鋰礦供應商、電動車電池供應商,根據彭博數據,目前指數成分股中的電池中上游成分股毛利較下游需求端的電動車廠更高,在電動車進入百家爭鳴戰國時代下,越往上游投報率將更具期待空間。



相關連結:全球棄油轉電推升鋰電池需求!中信電池及儲能 ETF 核准募集 | TechNews 科技新報





【免責聲明】
本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馗鼎無關。
內容性、文字闡述和原創性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章及全部或部分內容、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僅供讀者參考,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 馗鼎奈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Creating Nano Technologies,Inc. 59 Alley 21 Lane 279, Chung Cheng Road, Yung Kang City, Tainan, TAIWAN TEL:886-6-2323927 FAX:886-6-2013306 URL: http://www.creating-nanotech.com ****************************************************************************************

【產業新聞】成功「復活」鋰沉積物,電池壽命有望再延長

TechNews
2022年01月05日
作者 Daisy Chuang



        鋰離子電池在充放電過程中,鋰離子會在電池兩極間來回移動,久而久之鋰原子會在電極上積聚,過去科學家一直認為這些沉積的鋰團塊是「死物」,不過現在美國科學團隊成功透過調整充電機制,成功讓鋰沉積物復活,不僅成功延長測試電池壽命 30%,還有機會解鎖能量密度更大的下一代鋰離子電池。



鋰離子電池由陽極、陰極與電解質組成,鋰離子會在陰陽兩極間來回穿過電解質,只是在充放電過程中會容易因為電化學失活(electrochemically inactive),形成沉積鋰離子塊狀物,導致電池容量下降,美國能源部 SLAC 國家加速器實驗室和史丹佛大學科學團隊對此展開一系列研究。



史丹佛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教授 Yi Cui 指出,過去我一直覺得鋰沉積很糟糕,會導致電池衰退甚至是起火燃燒,但團隊已經找出如何復活「死去」的鋰沉積物,讓它們重新與電極連接。



其實 Cui 教授原先就懷疑這些鋰沉積物並非「死物」,電流經過時沉積物還會在陰陽兩極間移動,為了證實這一點,團隊也建立光學測試電池(optical test battery)並在充電時觀察鋰沉積物動向,最終也發現,沉積物就像個移動緩慢的毛毛蟲,慢慢蠕動到電極另一端。



Cui 指出,沉積物有如一條緩慢移動的蠕蟲,身體向前一英寸、尾端就往內拉,以奈米級速度移動。但之所以看起來像蠕蟲,也是因為沉積物「移動」方式特殊,首先沉積物前端會先溶解、再沉積到另一端,因此就好像緩慢往前挪動一樣,而沉積物最終會抵達對面的陽極並重新建立電連接。



團隊則認為,由於鋰沉積物在高電流下移動速度更快,因此可以透過調整充電過程來回收鋰沉積物。史丹佛大學化學助理教授 Fang Liu 指出,團隊在電池充電後添加一組快速、高電流的放電步驟,可以加快沉積物移動速度,讓它們迅速與陽極會合。



團隊聲稱,這一突破順利延長測試電池壽命 30%。未來還可以藉由該技術改進快充電池設計,或進一步提高電池容量和壽命,進而增加電動車的續航里程或延長電子設備的電池壽命。


相關連結:成功「復活」鋰沉積物,電池壽命有望再延長 | TechNews 科技新報





【免責聲明】
本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馗鼎無關。
內容性、文字闡述和原創性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章及全部或部分內容、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僅供讀者參考,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 馗鼎奈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Creating Nano Technologies,Inc. 59 Alley 21 Lane 279, Chung Cheng Road, Yung Kang City, Tainan, TAIWAN TEL:886-6-2323927 FAX:886-6-2013306 URL: http://www.creating-nanotech.com ****************************************************************************************

【產業新聞】世界最長的電池,麻省理工纖維鋰電池長達 140 公尺

TechNews
2022年01月04日
作者 Daisy Chuang



       打破眾人對鋰離子電池的想像,最近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團隊開發出外型設計獨特的鋰離子電池:縱使只有薄薄數百微米厚、但它的長度可以來到 140 公尺,甚至有機會長達 1 公里,未來有機會整合到一般衣服中,當成間諜毛線,默默為智慧衣、穿戴式電子設備充電。



       這種電池既能當成供電來源、也可以變成衣物本體,而其實在 2014 年就有相關研究,像是中國復旦大學用奈米碳管紗線製成鋰離子電池;2017 年美國賓漢頓大學研發出汗水發電的高延展性纖維燃料電池等等等。



        根據新聞稿介紹,纖維電池是由新型電池凝膠、標準纖維併條(Drawing)系統製成,首先將包含所有電池元件的圓柱體加熱軟化,最後在不打亂元件排列的方式,拉出一條「線」。團隊指出,電池特別之處在於,鋰等電池關鍵材料在纖維內部結構化,外層再用塗層保護著,而在新型凝膠電極和凝膠電解質效果下,電池也具有一定阻燃效果。



        這讓人聯想到,麻省理工團隊在 7 月時,也成功將數位晶片嵌入纖維中。研究作者 Tural Khudiyev 指出,當我們成功將活性材料(active material)嵌入纖維中,也代表已經將那些脆弱的電池元件密封住,而且所有的活性材料都好好地整合排列在一起,不容易改變位置。
最終團隊也打造出更薄、更靈活,長達 140 公尺的世界最長柔性纖維電池,容量雖然只有 123 mAh。但按照他們的說法,未來這款柔性纖維電池還會再「長大」,Khudiyev 指出,纖維電池長度沒有上限,絕對可以做到 1 公里。



       新型纖維電池也可機洗,團隊認為未來可以將電池應用在水下供電,或是供電智慧手錶與手機充電。麻省理工的演示設備還整合入 Li-Fi 光通訊系統,利用 LED 作為訊號發射器,纖維內還包括麥克風、效果器(preamp)、電晶體、二極體,可以在電池間建立光學資料連結。



        研究作者 Jung Tae Lee 認為,我們可以在一條纖維中嵌入多個設備,逐步實現緊湊型纖維電腦(compact fabric computer)這個構想。現在麻省理工也已申請專利,不過研究團隊還在持續最佳化研究,包括如何提高電池效率和容量,盼望可在「幾年內」商業化。



相關連結:世界最長的電池,麻省理工纖維鋰電池長達 140 公尺 | TechNews 科技新報





【免責聲明】
本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馗鼎無關。
內容性、文字闡述和原創性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章及全部或部分內容、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僅供讀者參考,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 馗鼎奈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Creating Nano Technologies,Inc. 59 Alley 21 Lane 279, Chung Cheng Road, Yung Kang City, Tainan, TAIWAN TEL:886-6-2323927 FAX:886-6-2013306 URL: http://www.creating-nanotech.com ****************************************************************************************

2021年12月29日 星期三

【產業新聞】Apple Watch 新專利曝光!數位錶冠恐被光學感測器取代

TechNews
2021年12月30日
作者 林妤柔



據外媒 Patently Apple 報導,美國專利商標局(USPTO)公布蘋果新專利,顯示蘋果打算將光學感測器導入 Apple Watch 中,可辨識用戶手勢作為輸入形式,取代目前的數位錶冠(Digital Crown)。



透過 Apple Watch 數位錶冠,用戶無需一直觸摸螢幕,就能瀏覽 watchOS 頁面,但蘋果認為,Apple Watch 外部表面需要錶冠、錶盤、按鈕等多種組件來接收用戶指令,其中數位錶冠特別占空間,這本來可以讓給其他零件,加上部分零組件容易磨損,當手錶掉落也可能受到損傷,所以打算在目前數位錶冠位置改為光學感測器。



新專利叫做「Watch with optical sensor for user input」,蘋果介紹新感測器如何讓用戶瀏覽頁面,移除掉數位錶冠後,Apple Watch 移動組件數量會如何改變。



蘋果指出,移除數位錶冠後,Apple Watch 會變得更加耐用,還有更多空間給新感測器及更大顆的電池。光學感測器可以辨識用戶手勢,測量生理特徵,包括測量心率、呼吸頻率、血氧飽和度、血壓等;先前有傳聞指出,2022 年 Apple Watch 將有血壓監測等新功能。



但值得注意的是,蘋果展示的每一項專利技術不代表一定會出現在實際產品中,即使決定移除數位錶冠,可能也需要花上好幾年時間才能實現。







【免責聲明】
本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馗鼎無關。
內容性、文字闡述和原創性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章及全部或部分內容、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僅供讀者參考,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 馗鼎奈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Creating Nano Technologies,Inc. 59 Alley 21 Lane 279, Chung Cheng Road, Yung Kang City, Tainan, TAIWAN TEL:886-6-2323927 FAX:886-6-2013306 URL: http://www.creating-nanotech.com ****************************************************************************************

【產業新聞】趕在年底前問世,瑞典超級工廠第一塊鋰離子電池登場

TechNews
2021年12月30日
作者 Daisy Chuang



瑞典電池製造商 Northvolt  29 日宣布,已在瑞典謝萊夫特奧(Skelleftea)超級工廠 Ett 組裝首顆鋰離子電池,恰好趕上先前許下的 2021 年底前生產電池目標。



目前世界上的鋰離子電池大多在亞洲或美國製造,但該公司想改變現狀。Northvolt 表示,這顆電池是完全由歐洲本土電池公司設計、研發和組裝,已順利在 28 日離開裝配線,Northvolt 創辦人兼執行長 Peter Carlsson 表示,這只是個開端,期許未來持續擴大產能,非常期待能幫助歐洲實現能源過渡。



Northvolt 超級工廠在 2019 年動工,目標是在 2021 年底前啟動生產,如今剛好趕上。



Northvolt 計劃 2022 年起開始商業交付,預計瑞典超級工廠 Ett 未來產能將達到每年 60GWh,足以為 100 萬輛電動車供應電池。Northvolt 成立至今不到六年,目前已獲得超過 300 億美元的合約,客戶包含 BMW、福斯、Volvo 和 Polestar。



Northvolt 目標是降低歐洲對亞洲製電池的依賴,而作為特斯拉電池部門競爭者之一,今年 6 月獲得的市場估值約 120 億美元。目前也已獲得超過 65 億美元投資,最新一輪融資則是由高盛和福斯共同領頭 ,新投資者包括瑞典養老基金 AP1、AP2、AP3、AP4 和加拿大養老金提供商 OMERS。Spotify 執行長 Daniel Ek 和投資管理公司 Baillie Gifford 等之前的投資者也有參與新一輪融資。









【免責聲明】
本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馗鼎無關。
內容性、文字闡述和原創性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章及全部或部分內容、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僅供讀者參考,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 馗鼎奈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Creating Nano Technologies,Inc. 59 Alley 21 Lane 279, Chung Cheng Road, Yung Kang City, Tainan, TAIWAN TEL:886-6-2323927 FAX:886-6-2013306 URL: http://www.creating-nanotech.com ****************************************************************************************

2021年12月10日 星期五

2021年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ENERGY TAIWAN

時間 : 2021年12月8-10日
地點 : 台北南港展覽館二館 (TaiNEX2)


馗鼎奈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於2021年12月8-10日在台北南港展覽館二館 (TaiNEX2)舉辦線上展,敬請各位蒞臨參加!


相關連結:
https://www.energytaiwan.com.tw/zh-tw/index.html?utm_source=google&utm_medium=cpc&utm_campaign=20211122wavenet&utm_id=energytaiwan&gclid=CjwKCAiAksyNBhAPEiwAlDBeLNNbIvG08uQIeOZCH8mxjXWtK4nIJI1cQbhF0UDlQYyRs92UhGX-1BoCeqEQAvD_BwE


【免責聲明】
本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馗鼎無關。
內容性、文字闡述和原創性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章及全部或部分內容、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僅供讀者參考,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 馗鼎奈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Creating Nano Technologies,Inc. 59 Alley 21 Lane 279, Chung Cheng Road, Yung Kang City, Tainan, TAIWAN TEL:886-6-2323927 FAX:886-6-2013306 URL: http://www.creating-nanotech.com ****************************************************************************************

2021年11月16日 星期二

2021年電子元件暨材料國際研討會

2021年電子元件暨材料國際研討會

時間 : 2021年11月18-19日
地點 : 台灣台南市國立成功大學電機系館一樓中庭


馗鼎奈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將於2021年11月18-19日在台灣台南市國立成功大學舉行2021年國際電子元件與材料研討會(IEDMS2021)。會議為全世界的研究人員、科學家、工程師和業者提供一個共同的論壇,展示他們在半導體材料和元件領域上的最新研究成果、想法、發展和應用。




【免責聲明】
本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馗鼎無關。
內容性、文字闡述和原創性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章及全部或部分內容、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僅供讀者參考,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 馗鼎奈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Creating Nano Technologies,Inc. 59 Alley 21 Lane 279, Chung Cheng Road, Yung Kang City, Tainan, TAIWAN TEL:886-6-2323927 FAX:886-6-2013306 URL: http://www.creating-nanotech.com ****************************************************************************************

2021年10月31日 星期日

【產業新聞】全球車市對臺需求旺,AMPA 展 432 家展商乘勝追擊

TechNews
2021年11月01日
作者 TechNews

由於國際車市對臺需求強勁,且電動車、自駕車議題夯,外貿協會於 4 月 14 日南港展覽 1 館舉辦實體展「台北國際汽機車零配件展」及與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共同主辦的「台北國際車用電子展」皆備受國際矚目,躍升成為全球車輛產業代表性展覽。貿協表示,此次展覽結合虛實平臺優勢,亦首次舉辦「AMPA Online」線上展,吸引達 432 家廠商參與並於實體展開展前一周上線,協助國內汽機車及電動車零組件業者外銷市場展露鋒芒,搶攻無國界商機。


AMPA 實體展規模逾 700 攤位,共 375 家廠商參展,包含特斯拉供應鏈的大亞電線電纜、富田電機、致茂電子、和勤精機及健和興端子等。「AMPA Online」線上展報名情況更是踴躍,甫開放便吸引 432 家參展廠商報名;其中 11 家為首次參展,顯示線上展已符合廠商開拓新客源需求。此外,因 AMPA 展品牌定位明確且市場看好線上展延伸效應,國際參展商如泰國國家石油(PTT)、德國馬勒(Mahle)、德州儀器(Texas Instruments)及馬來西亞商 Protec 等皆投入線上展展出。

貿協強調,線上展攤位報名至 3 月 31 日止,訪廠直擊、線上產品發表及展場直擊等客製化影音拍攝方案則延長至 3 月 12 日,鼓勵業者把握機會、踴躍報名。此外,為協助廠商擴大運用數位科技開拓國際市場,3 月底分別於臺北、臺中及臺南加碼舉辦線上展說明會及平臺實作 Workshop。



▲ 不受疫情影響,全球車用市場對臺關注度不減反增,AMPA 2021 虛實雙展獲多國買主、代理商熱烈諮詢,圖為上屆 AMPA 展現場。(Source:貿協)

根據工研院 IEK 統計,2020 年國內汽車零組件產值共 68.75 億美元,2020 年外銷值達 58.5 億美元,占產值 85.1%;2021 年外銷值則預估將受疫情放緩、廠商彈性應對及電動車市場爆發下成長至 60.8 億美元。同時,臺灣具備最完整、最方便機電整合供應鏈,可成功組成一輛車,成為布局電動車產業最大優勢。因此,作為全球首發國際汽機車零配件專業展覽平臺,AMPA 虛實雙展近期頻獲多國買主及國內代理商熱烈諮詢;其中以美國、日本及德國等主要外銷市場預登買主數占達整體預登率約 25%。而美國、墨西哥及日本等國際車用電子展類媒體亦頻頻邀訪,顯見疫情下全球車用市場對臺關注度不減反增。

AMPA 2021 即日起開放線上預登,一次預登逛雙展,還可搶先獲得大會最新活動資訊,歡迎國內外業者至官網預先登記,展期間憑名片免費換證入場參觀,或至 Facebook 官方粉絲專頁瞭解活動資訊。

(圖片來源:貿協,首圖圖說:AMPA Online 4月7日上線 推「智慧展覽科技」、「便捷互動體驗」、「精準商業媒合」三大展區,貼近使用者需求之展銷空間。)






【免責聲明】
本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馗鼎無關。
內容性、文字闡述和原創性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章及全部或部分內容、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僅供讀者參考,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 馗鼎奈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Creating Nano Technologies,Inc. 59 Alley 21 Lane 279, Chung Cheng Road, Yung Kang City, Tainan, TAIWAN TEL:886-6-2323927 FAX:886-6-2013306 URL: http://www.creating-nanotech.com ****************************************************************************************

【產業新聞】日本三洋化成工業十年磨一劍!全樹脂電池可望成為儲能明日之星

TechNews
2021年11月01日
作者 財訊


綠色能源需求大增,推動相應的儲能技術,電池也不斷追求更高的性能。近來全樹脂電池便以後起之秀姿態加入戰局,它和傳統鋰電池一樣,利用鋰離子在正負極移動來充電和放電,但鋰電池使用許多金屬材料,而全樹脂電池則把金屬製的電極以及電解液都改用樹脂,具有高安全性、低成本的優勢。


目前全樹脂電池的領導廠商是日本三洋化成工業出資的APB公司,今年10月,APB在福井縣越前市的新廠開始量產,年產能為20萬瓩/時;未來大規模自動化量產後,長期目標是售價比鋰離子電池便宜一半。

解決電池問題  新材料問世
電池從最早期的鈷酸鋰電池,進展到比亞迪使用的磷酸鋰鐵電池、特斯拉電動車使用的三元鋰電池,都是為了滿足容量大、壽命長等需求。但無論如何,安全一直是個難題,因為鋰離子電池一旦受到撞擊或擠壓等造成短路,大量電流會通過金屬製的集電體,過熱可能導致失火。

全固態電池於是應運而生,它採用固體的電解質,沒有液體外漏之虞,能降低溫度急遽變化帶來的失火風險。此外,固態電池能量密度高,容量比傳統電池多50%,未來可能進一步提升;另一個優點是充電時間短,充電一次能行駛的距離大幅拉長。日本豐田、TDK等廠商正如火如荼研發相關技術,村田製作所更預定本年度內量產小型固態電池。

近來,全新概念的全樹脂電池也將問世,由於這種電池把金屬製的電極以及電解液都改用樹脂,它有3種好處。

第一,安全性高。全樹脂電池因為用抗阻大的樹脂,即使短路也不會流入大量電流,比較安全。第二,製造成本低。鋰電池約有20道製程,全樹脂電池的製程還不到10道,設備投資負擔也輕。第三,電池性能優。全樹脂電池的能量密度較高,容量約是傳統電池的2倍,而且形狀的自由度高,也容易大型化。

目前全樹脂電池的用途,主要是用於定置型電池。太陽能、風力發電等再生能源的儲能裝置需要安全而廉價,但現有鋰電池的成本太高,也有安全疑慮。有別於電動車電池,再生能源儲能不需要充電速度快、放電電流大等充放電的能力,而是約8小時的長時間電流充放,這完全符合了全樹脂電池的特性。

全樹脂電池的領導廠商是三洋化成工業出資的APB。1990年代,當時任職於日產汽車的APB執行長堀江英明,研發電動車LEAF時,雖然有全樹脂電池的構想,但拜訪了多家化學廠商,一直找不到適合的材料。直到2012年,三洋化成得悉堀江英明的構想,雙方展開合作,技術才有突破性進展。


▲ 三洋化成工業投資的APB,擁有獨創的全樹脂電池技術。

1949年成立的三洋化成,產品包括紙尿布用的高吸水性樹脂、潤滑油添加劑等,當時也在尋找使用樹脂的新事業。

《日經商業週刊》報導,雙方合作後的3個月內,每兩星期就試一次材料,總共試了30、40種,做了大約5,000種樣本,三洋化成累計負擔了數十億日圓的研發費用。

軟銀子公司也要委託開發
商業化有了眉目後,2018年堀江離開日產汽車成立APB。2019年三洋化成對APB注資,目前持股超過四成,營運長兼科技長進藤康裕也來自三洋化成。而擁有全樹脂電池專利的日產,2020年將專利技術轉移給APB,完善了APB從開發到製造的技術;去年大林組、帝人、橫河電機等十多家公司,也對APB出資共100億日圓。

今年10月,APB在福井縣越前市的新廠開始量產,川崎重工業打造的調查用水下無人載具(AUV),已決定採用這款電池。AUV的功能是在維修海底電纜、油管等設備,因為要在水中長時間作業,需要大容量又能耐水壓的電池。

此外,發電廠、搭載手機基地台的無人機等業者,也有高度興趣。去年9月,在美國新墨西哥州完成「無人機行動基地台」測試的軟體銀行子公司HAPS Mobile,也決定委託APB開發專用全樹脂電池。

由於車用動力電池和定置型儲能電池的系統不同,各汽車業者的需求也互異,APB初期將以供應定置型需求為主。該公司預估2025年後,全樹脂電池的營業額將達到900億日圓,前景值得期待。

(本文由 財訊 授權轉載;圖片來源:APB)






【免責聲明】
本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馗鼎無關。
內容性、文字闡述和原創性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章及全部或部分內容、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僅供讀者參考,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 馗鼎奈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Creating Nano Technologies,Inc. 59 Alley 21 Lane 279, Chung Cheng Road, Yung Kang City, Tainan, TAIWAN TEL:886-6-2323927 FAX:886-6-2013306 URL: http://www.creating-nanotech.com ****************************************************************************************

2021年8月29日 星期日

【產業新聞】半導體成熟製程產能塞爆,七大電子元件缺料

TechNews
 發布日期 2021 年 08 月 29 日 14:33

作者 

半導體晶圓成熟製程產能塞爆,整體觀察,微控制器、濾波器、面板驅動晶片、功率元件和電源管理晶片、時脈控制器、感測元件,加上被動元件七大元件缺料,半導體原材料和關鍵零組件缺貨也產生長短料問題。

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產業研究總監曾瑞榆指出,目前晶圓廠成熟製程製先進製程產能均短缺,包括車用、網通及 Wi-Fi、繪圖處理器、微控制器(MCU)、電源和分離式元件、面板驅動晶片等,都持續供不應求。他預期晶圓廠產能吃緊狀況將會延續,尤其是8吋晶圓廠,車用晶片供應限制狀況將延續到明年。

產業人士表示,汽車電子化和電動車滲透率提高,帶動車用電子需求量大幅成長,而關鍵車用電子包括微控制器、CMOS 影像感測元件(CIS)、電源管理 IC、觸控 IC 等元件,多採用 8 吋晶圓廠成熟製程,此外手機、電視等消費電子產品大量採用的面板驅動 IC 和 CIS 感測元件,也多以 8 吋成熟製程製造,8 吋晶圓廠產能早已供不應求。

加上時脈控制器(TCON)、面板驅動暨觸控整合單晶片(TDDI)、中高階微控制器等元件,高度採用 12 吋晶圓廠包括 65 奈米、40 奈米、28 奈米等成熟製程;而 5G 手機和基地台、伺服器和資料中心所需高效能運算(HPC)、人工智慧物聯網和(AIoT)等應用帶動高階處理器和系統單晶片(SoC)需求,也塞爆晶圓代工廠 12 吋先進製程產能。

筆電和電腦品牌大廠戴爾(Dell)點出,包括時脈控制器、微控制器、電源晶片和面板驅動 IC 等供應仍有挑戰,戴爾不諱言指出仍受限部分關鍵元件短缺,預期第 3 季和第 4 季零組件價格仍將呈現通貨膨脹傾向。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也指出,全球晶片和零組件缺料,主要是半導體成熟製程元件供應吃緊;此外亞洲 COVID-19 疫情擴大,對全球資通訊產業供應鏈影響待觀察。

仁寶董事長許勝雄表示,缺料問題確實困擾企業界,若到今年底零組件供應狀況能紓緩,仍要注意如何避免長短料問題可能導致報廢增加。

晶圓代工廠格芯(Global Foundries)執行長柯斐德(Tom Caulfield)指出,目前半導體晶片短缺,全球產業深受影響,半導體製造業產能必須加速擴充,因應市場需求。

戴爾也不諱言點名,半導體產業需要更多產能,不過產能持續受限,尤其是中階製程(trailing node)、大部分來自 8 吋晶圓製造的關鍵元件持續吃緊,而 8 吋晶圓廠的投資也相對有限,預期中階製程的關鍵元件吃緊狀況將延續到明年;儘管如此,戴爾仍沒有跨足半導體領域的規劃。

結構性因素是半導體產能供不應求的主因之一,產業人士表示,因為 12 吋先進製程售價可支撐初期新建廠成本,但 8 吋及成熟 12 吋晶圓製程蓋新廠就虧損,影響廠商建新廠意願,因此市場產能增加有限,也加重半導體供應鏈缺料情況。

半導體缺料和長短料問題,已經影響中游模組廠出貨表現,鴻海集團轉投資系統模組封裝廠訊芯-KY董事長徐文一表示,模組出貨已受到全球半導體晶片和被動元件缺料影響。

下半年一般是消費電子產品旺季,不過訊芯-KY 指出,由於疫情影響,半導體晶片和被動元件缺料狀況相當嚴重,預估今年缺料狀況看不到緩解。

半導體構裝廠同欣電總經理呂紹萍指出,馬來西亞和越南疫情仍有變數,例如馬來西亞疫情對 8 月部分陶瓷基板和混合積體電路模組客戶有部分影響;呂紹萍表示,由於疫情干擾運輸,缺料的確是頭痛的問題,同欣電透過分散原物料供應商因應。

台灣封測供應鏈廠商也感受到缺料嚴峻,測試介面廠中華精測總經理黃水可指出,半導體缺料的確受到疫情影響,加上 Delta 病毒疫情變數再起,他預估缺料狀況到明年仍無法解決。

面板驅動晶片和記憶體封測廠南茂董事長鄭世杰表示,面板驅動 IC 晶圓來料不順,短期晶圓供貨吃緊看不到紓解,記憶體材料交期也拉長。

曾瑞榆指出,半導體後段封裝測試的打線封裝、IC 載板、導線架、環氧樹脂成型材料等,供應也非常吃緊。

半導體晶片缺料也帶動半導體製程設備供不應求,根據韓國媒體 The Elec 研究報導,截止 7 月艾司摩爾(ASML)的 ArF 光阻設備交期拉長至 24 個月、I-line 掃描儀和極紫外曝光設備交期延長至 18 個月,8 吋晶圓設備交期拉長至 13 個月至 14 個月。

曾瑞榆指出,半導體原材料和關鍵零組件短缺,也可能影響全球半導體市場的成長態勢,設備交期拉長可能影響資本支出規劃,例如晶圓廠所需材料包括矽晶圓、光阻劑、濕式化學法所需材料等,供給相當吃緊,預估未來幾季晶圓供應將持續短缺。

(作者:鍾榮峰)

相關連結:https://technews.tw/2021/08/29/semiconductor-shortage-2/

【免責聲明】
本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馗鼎無關。
內容性、文字闡述和原創性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章及全部或部分內容、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僅供讀者參考,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 馗鼎奈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Creating Nano Technologies,Inc. 59 Alley 21 Lane 279, Chung Cheng Road, Yung Kang City, Tainan, TAIWAN TEL:886-6-2323927 FAX:886-6-2013306 URL: http://www.creating-nanotech.com ****************************************************************************************

2021年8月25日 星期三

【產業新聞】訂單塞爆半導體產能,晶圓代工廠漲勢不停歇

TechNews
發布日期 2021 年 08 月 25 日 13:45
作者 

受惠於 5G、物聯網與車用市場等拉貨暢旺,訂單塞爆晶圓代工廠產能,帶動聯電、世界先進與台積電調漲訊息不斷,自今年第 3 季開漲以來,晶圓代工價格宛如一去不回頭,市場已喊漲到明年首季。

聯電與世界先進第三季持續調漲產品售價,其中聯電第三季產品平均售價將上揚6%,世界先進第三季產品平均售價更將上揚11%至13%。

漲勢未停歇,8月中旬再傳出聯電第四季規劃再調漲代工價格,平均調漲幅度在10%,最新消息更提到,台積電明年第一季起調漲成熟製程價格幅度約15%至20%、先進製程調漲10%。儘管台積電和聯電不評論價格問題和市場傳言,不過由此可見晶圓代工產能炙手可熱的程度。

產業人士分析,這波上漲有5大原因支撐,第一、5G手機和基地台、伺服器和資料中心所需高效能運算(HPC)、人工智慧物聯網和(AIoT)等應用帶動高階處理器和系統單晶片(SoC)需求,晶圓代工廠12吋和8吋產能供不應求,更是塞爆12吋先進製程。

第二、汽車電子化和電動車市占率提升,對微控制器(MCU)、CMOS影像感測元件(CIS)、電源管理IC、觸控IC等元件拉貨力道強勁,8吋晶圓廠成熟製程持續吃緊。此外手機、電視等消費電子產品大量採用的面板驅動IC和CIS感測元件,也多以8吋成熟製程製造,8吋晶圓廠產能早已滿載。

第三、時脈控制器(TCON)、面板驅動暨觸控整合單晶片(TDDI)、中高階微控制器等元件,高度採用12吋晶圓成熟製程包括65奈米、40奈米、28奈米製程,整體來看,包括台積電、聯電、世界先進、力積電等台灣晶圓代工廠的12吋和8吋晶圓產能持續爆滿。

第四、各大廠均看好未來需求暢旺。舉例來說,晶圓代工廠格羅方德(Global Foundries)執行長柯斐德(Tom Caulfield)表示,目前全球產業持續面臨晶片短缺狀況,未來5年至10年,全球對半導體晶片的需求將會倍增,半導體製造業產能必須加速擴充,因應市況。

第五、晶圓廠資本支出緩不濟急,且結構性因素是半導體產能供不應求的主因之一。產業人士表示,只有12吋先進製程售價能夠支撐初期新建廠成本,若是8吋及成熟12吋製程,蓋新廠便會虧損,影響廠商建新廠的意願,這使得市場產能增加有限。

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董事長暨執行長馬諾查(Ajit Manocha)指出,半導體短缺狀況從車用領域往外蔓延,特別是成熟製程產品;他預期全球半導體產業資本支出將持續增加,包括台積電規劃未來3年資本支出提高到1,000億美元;韓國包括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SK Hynix)、美國英特爾(Intel)和美光(Micron)等,都有大規模的資本支出規劃。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評估,半導體缺料狀況可能會延長至明年第二季之後,且供應鏈供貨「不是說有就有」,但市場需求仍存在。

SEMI預期晶圓廠產能吃緊狀況將會延續,尤其是8吋晶圓廠,而半導體原材料和關鍵零組件持續短缺,可能影響全球半導體市場的成長態勢,半導體設備交期拉長,也會影響晶圓廠資本支出規劃。中長期來看,半導體產業重複下單(overbooking)狀況將導致庫存調節,時間點可能落在明年至2023年。

(作者:鍾榮峰)

相關連結:https://technews.tw/2021/08/25/semiconductor-order-foundry-rise/

【免責聲明】
本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馗鼎無關。
內容性、文字闡述和原創性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章及全部或部分內容、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僅供讀者參考,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 馗鼎奈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Creating Nano Technologies,Inc. 59 Alley 21 Lane 279, Chung Cheng Road, Yung Kang City, Tainan, TAIWAN TEL:886-6-2323927 FAX:886-6-2013306 URL: http://www.creating-nanotech.com ****************************************************************************************

2021年8月22日 星期日

【產業新聞】第 3 代半導體掀投資熱,碳化矽基板是發展關鍵

TechNews
2021 年 08 月 21 日 11:00
作者 

電動車、5G 基建帶動功率元件需求,第 3 代半導體具重要地位,中國、美國等主要國家紛紛政策推動,國內外企業也爭相投入。產業分析師表示,碳化矽基板是發展最大關鍵。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研究總監楊瑞臨說,第 3 代半導體近年成為各國政府與產業界關注的熱門焦點,主要有 3 個催化劑。第一是美國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搶先採用第 3 代半導體碳化矽(SiC),讓 SiC 元件得以實際發揮散熱性佳,及提高電動車續航力等特色。

第二是全球環保意識抬頭,各國政府為達到碳中和、淨零碳排,紛紛訂定淘汰燃油車的時間表,促使車廠加速轉進電動車。第三是中國為記取矽基半導體受制於美國的教訓,政策大力支持發展第3代半導體。

有別於中國砸錢補貼的作法,楊瑞臨表示,美國政府推動的基建計畫中將大舉建置充電樁,這將為第3代半導體 SiC 創造市場。

第 3 代半導體是以SiC及氮化鎵(GaN)為主要材料,有別於第1代半導體以矽(Si)、鍺(Ge)為主要材料,及第 2 代半導體以砷化鎵(GaAs)、磷化銦(InP)、鋁砷化鎵(AlGaAs)為主要材料。

楊瑞臨指出,在高功率應用方面,第3代半導體具備寬能隙、耐高溫和高功率密度等特性;在高頻應用方面,具備低能耗和散熱佳等特性。電動車、5G基建及快充等需求是主要成長動能。

SiC 電晶體與碳化矽基 GaN 電晶體是成長性較高的兩項產品,年複合成長率分別達 27% 及 26%,都需要採用 SiC 基板。

此外,SiC 功率元件成本架構,也是以包含長晶、切割、研磨的基板占最大比重,高達 50%。其餘的磊晶占 25%,製造占 20%,後段封測占 5%。

楊瑞臨表示,SiC 基板製造難度高,是成本高昂的主因。熱場控制及晶種掌握相當關鍵,卻只能土法煉鋼,做中學、學中做。

SiC 長晶效率又比 Si 慢 100 至 200 倍,Si 長晶約 3 天即可製造高度 200 公分晶棒,SiC 要 7 天才能長出 2 至 5 公分的晶球。此外,SiC 硬且脆,切割、研磨拋光難度高,會有很多報廢物。

科銳(Cree)是全球 SiC 基板龍頭廠,市占率超過 6 成,目前國內有廣運集團旗下盛新材料科技和穩晟材料投入 SiC 基板領域。

楊瑞臨說,SiC 基板不僅占功率元件成本比重高,且與產品品質密切相關,SiC 基板將是 SiC 發展的一大關鍵,包括意法半導體(ST)等廠商皆積極朝上游 SiC 基板發展,以強化競爭力,值得台灣廠商參考。

(作者:張建中;)

相關連結:https://technews.tw/2021/08/21/sic-in-3rd-generation-semiconductor/#more-786901

【免責聲明】
本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馗鼎無關。
內容性、文字闡述和原創性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章及全部或部分內容、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僅供讀者參考,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 馗鼎奈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Creating Nano Technologies,Inc. 59 Alley 21 Lane 279, Chung Cheng Road, Yung Kang City, Tainan, TAIWAN TEL:886-6-2323927 FAX:886-6-2013306 URL: http://www.creating-nanotech.com ****************************************************************************************

2021年8月18日 星期三

【產業新聞】終端需求下修,面板報價壓力持續增強

TechNews
2021年08月16日
作者  

歐美解封對於終端消費造成的影響持續發酵。儘管電子供應鏈許多廠商仍對外表示,供給吃緊、下半年供需仍有支撐。不過,以液晶面板來說,今年 7、8 月開始鬆動的面板報價,接下來壓力可能持續增強。

主要原因是目前液晶面板仍有四成左右產能來自液晶電視消費市場,另有15%~20%產能去化仰賴桌上型電腦螢幕產品。隨著歐美解封、消費結構改變,近期許多品牌業者對電視及監視器訂單預測陸續下修。

目前較有支撐的大宗應用只剩下筆記型電腦。主要動能包括企業採購支出帶動商業標案機種、遠距學習對於筆電仍有需求,以及之前零件短缺造成部分訂單延遲交貨等。

根據研究機構調查,電視面板報價繼今年7、8月鬆動之後,接下來9月價格跌幅可能還會持續擴大。監視器面板可能也有部分規格產品將於9月開始跌價,不排除10月全尺寸報價鬆動。

至於現階段供需和報價都最具支撐力的筆電面板,短期內價格還算穩定,但隨著面板廠調整產能配置、年底前是否跟進跌價,有待進一步觀察。

台灣面板大廠友達、群創、彩晶今年上半年受惠於面板需求穩健及報價上漲,獲利均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上半年每股盈餘分別到3.3元、3.2元、1.9元。

不過亮麗半年報過後,展望下半年,公司普遍看好傳統旺季基本拉貨動能、通路低庫存、商用機種回升、關鍵零組件供給吃緊有助維持面板供需平衡等等,但對於消費性電子產品銷售、疫情變化對於各地消費的影響、零件供給及匯率等各方面變數,也坦言都有不確定性。

隨著消費市場發生變化、面板報價鬆動、有些尺寸價格開始下跌,面板廠商及供應鏈廠商下半年要如何透過產品組合調整及管利效率提升,保持相對穩定獲利能力,將是經營團隊的重大考驗。

(本文由 MoneyDJ新聞 授權轉載)

相關連結:https://finance.technews.tw/2021/08/16/panel-price-pressure/

【免責聲明】
本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馗鼎無關。
內容性、文字闡述和原創性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章及全部或部分內容、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僅供讀者參考,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 馗鼎奈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Creating Nano Technologies,Inc. 59 Alley 21 Lane 279, Chung Cheng Road, Yung Kang City, Tainan, TAIWAN TEL:886-6-2323927 FAX:886-6-2013306 URL: http://www.creating-nanotech.com ***********************************************************************************

2021年8月15日 星期日

【產業新聞】台灣半導體產值今年有望首破 4 兆元,估增 24.7%

TechNews
2021年08月13日
作者  

台灣半導體第二季產值達新台幣 9,863 億元,季增 9%,優於預期的季增 2.6% 水準。工研院進一步調高全年預估,預期全年總產值將首度突破 4 兆元關卡,年增24.7%

受惠遠距商機依然熱絡,包括電腦、網通需求持續強勁,另外,車用半導體需求也同步成長,第二季包括台積電、聯電、世界先進、聯發科、瑞昱等多家半導體廠營收皆創下歷史新高紀錄。

據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統計,第二季台灣半導體產值達9,863億元,季增9%,優於原預期的季增2.6%水準。IC設計業第二季產值達3,069億元,季增17.9%,為表現最佳的次產業。

IC測試業第二季產值490億元,季增6.5%;IC製造業產值5284億元,季增5.7%;IC封裝業產值1020億元,季增3.7%。

半導體產業鏈持續供不應求,報價紛紛進一步調漲,包括台積電、聯電、世界先進及聯詠等廠商第三季營運展望依然樂觀,多看好第三季營收可望再創歷史新高紀錄。

產科國際預期,第三季包括IC設計、IC製造、IC封裝及IC測試業產值可望同步成長,整體半導體產值將突破1兆元大關,達1.05兆元,較第二季再增加6.8%。

隨著第二季表現優於預期,下半年產值又將逐季攀高,產科國際所預期,台灣半導體今年總產值將可突破4兆元關卡,達4.01兆元,高於上次預估的3.8兆元水準,年增24.7%。

(作者:張建中)


相關連結:https://finance.technews.tw/2021/08/13/taiwans-semiconductor-output-value-is-expected-to-break-4-trillion-yuan-for-the-first-time-this-year/

【免責聲明】
本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馗鼎無關。
內容性、文字闡述和原創性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章及全部或部分內容、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僅供讀者參考,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 馗鼎奈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Creating Nano Technologies,Inc. 59 Alley 21 Lane 279, Chung Cheng Road, Yung Kang City, Tainan, TAIWAN TEL:886-6-2323927 FAX:886-6-2013306 URL: http://www.creating-nanotech.com ****************************************************************************************

2021年8月12日 星期四

【產業新聞】用奈米海綿解決鋰硫電池壽命問題,超長持久電池何時成真?


TechNews
發布日期 2021 年 08 月 10 日 17:00
作者  

鋰硫電池儲電容量大、成本低廉,如果「進化完成」,其能量密度足以讓智慧型手機 5 天不用充電、電動飛機續航里程延長 2 倍,不過當然現實距離夢想還有些遙遠,但日本沖繩科學技術大學院大學(OIST)團隊最近也是跨出一步,透過新型的海綿材料,讓鋰硫電池充放電循環破數百次。

與現在常見的鋰離子電池相比,鋰硫電池更輕、重量能量密度為五倍之多,相同體積或重量下,能量密度愈高就可以提供愈多的電力,因此這種電池相當適合應用在電動車、電動飛機等,論文第一作者 Hui Zhang 表示,鋰硫電池可以儲存更多電力,從資料上來看,裝載鋰離子電池的電動車續航里程平均 300 公里,若是採用鋰硫電池,續航里程可以衝到 500 公里。

顯然鋰硫電池是個具競爭力的電池後起之秀,只是現階段鋰硫電池還有急需解決的問題,包括穩定性挑戰,這會讓電池關鍵模組迅速變質、接點失效。在鋰硫電池充放電過程中,中間產物多硫化鋰(lithium polysulfide)會迅速溶解成麻煩的多硫化物(Polysulfide),而不是理想狀態下的硫化鋰或是過硫化鋰。

對此 OIST 科學家打造一種奈米級多孔海綿,並在海綿塗上氮化鈦和二氧化鈦,氮化鈦可以加速多硫化鋰轉化成硫化鋰,二氧化鈦則能吸收不需要的多硫化物。實驗指出,與一般的鋰硫電池相比,新型鋰硫電池的性能更好,高比容量、充電時間更短、續航力更久,更重要的是,在 200 次充放電循環後也沒有出現效率損失。

雖說距離商業化還有很長一段距離,但第二作者 Luis Ono 表示,目前已經成功開發低成本且可應用的混合材料,有效改善電池的性能。OIST 能源材料與表面科學教授兼論文通訊作者 Yabing Qi 也補充,未來將繼續進一步最佳化材料提高性能,目前也有許多十分聰慧的人正在研究鋰硫電池,這項技術未來可期。


相關連結:https://technews.tw/2021/08/10/next-gen-ev-battery/


【免責聲明】
本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馗鼎無關。
內容性、文字闡述和原創性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章及全部或部分內容、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僅供讀者參考,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 馗鼎奈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Creating Nano Technologies,Inc. 59 Alley 21 Lane 279, Chung Cheng Road, Yung Kang City, Tainan, TAIWAN TEL:886-6-2323927 FAX:886-6-2013306 URL: http://www.creating-nanotech.com ***********************************************************************************

2021年8月8日 星期日

【產業新聞】車用 MCU 市占集中 6 大廠,委外代工台積電吃 7 成

TechNews
2021年08月08日
作者 

全球車用微控制器(MCU)市場近 9 成集中在6大廠,委外的 60% 至 70% 比重由台積電代工,預期短缺狀況第 3 季可改善。外資法人預估,中國廠商車用高階 MCU 產品到 2025 年在地製造占比將大幅提升至 25%。

市場高度關注車用晶片供應市況,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總裁魏哲家日前指出,台積電今年 MCU 的產量將較去年提升 60%,預期客戶車用半導體元件短缺現象可望在第 3 季改善。

二極體廠朋程總經理吳憲忠指出,下半年晶片持續短缺,預估對全球車市影響程度約 5% 至 10%。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資深分析師鄭凱安指出,目前車用 MCU 委外比重高達 60% 到 70%由台積電代工,台積電在全球車用 MCU 生產占有關鍵地位。

鄭凱安表示,晶圓代工業者接受車用 MCU 業者訂單投片出貨,從下單投產到封測完成出貨,需要 6 個月時間;且訂單並非全額滿足,在產能滿載下單一客戶最多取得訂單的 7 成至 8 成出貨,他也預期車用晶片產能吃緊狀況第 3 季開始緩解。

MCU 是汽車電子的關鍵元件,產業人士指出,MCU 主要有 8 位元、16 位元和 32 位元等各階產品,位元數越多越複雜,處理能力越強;8 位元 MCU 主要用在汽車風扇、空調、雨刷、天窗、車窗、座椅、門鎖等低階功能控制,32 位元 MCU 主要用於智慧型儀錶、多媒體資訊系統、動力系統、輔助駕駛等高階功能控制。

外資法人指出,全球 MCU 市場規模約 155 億美元,其中車用 MCU 市場約 53 億美元,比重達 34% 是全球 MCU 市場應用最大,

不過全球車用MCU市場高度集中少數大廠。法人表示,全球前 6 大車用微控制器整合元件製造廠(IDM)包括恩智浦(NXP)、瑞薩(Renesas)、英飛凌(Infineon)、德州儀器(NXP)、微晶科技(Microchip )以及意法半導體(STM),這 6 大廠全球市占率逼近 9 成。

其中意法半導體對第 3 季 MCU 產業展望樂觀,市場需求仍強,訂單已排到 18 個月後,主要是晶圓代工產能供不應求,成熟製程產能並無明顯增加,意法半導體積極投入資本支出以鞏固產能。

台灣車用 MCU 廠商包括新唐與盛群等,新唐去年 9 月完成收購日本 Panasonic 半導體事業,效益浮現,車用及工業產品比重從 24% 提高至 39%,法人預估今年比重有機會超過 4 成。盛群去年也打進韓國車廠現代(Hyundai )供應鏈,MCU 產品導入現代汽車的音效模組。

不過中國廠商包括比亞迪半導體、四維圖新旗下捷發科技、中穎電子、東軟載波、北京君正、北京兆易創新科技等,積極開發車用高階 MCU 產品,去年車用 MCU 占中國整體 MCU 市場規模比重約 31%、來到 16 億美元,是中國 MCU 最大應用區塊。

外資法人指出,中國廠商在 MCU 技術、生態系、以及產品組合上漸趨成熟,晶圓代工產能短缺為 MCU 製造在地化開啟契機,目前中國 MCU 產品在地化製造比重僅 5% 至 6%,預估到 2025 年相關占比將大幅提升至 25%。(記者:鍾榮峰;首圖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相關連結:https://technews.tw/2021/08/08/mcu-marketshare/


【免責聲明】
本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馗鼎無關。
內容性、文字闡述和原創性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章及全部或部分內容、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僅供讀者參考,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 馗鼎奈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Creating Nano Technologies,Inc. 59 Alley 21 Lane 279, Chung Cheng Road, Yung Kang City, Tainan, TAIWAN TEL:886-6-2323927 FAX:886-6-2013306 URL: http://www.creating-nanotech.com ****************************************************************************************

【產業新聞】拓展 10.5 代大尺寸面板市場,群創與超視界簽訂長期供貨合約

TechNews
2021年08月04日
作者 侯 冠州

面板大廠群創近日發布重訊,表示董事會通過與面板供應商超視界顯示技術有限公司,簽訂複數年長期供貨協議並預付部分貨款,預付之貨款將由日後進貨貨款中折抵。

群創表示,合約期間與子公司佛山群志光電取得供應商每年按約定數量供應 10.5 代玻璃基板切割產品之複數年承諾,將有利拓展大尺寸應用市場暨提升既有世代線產能利用價值。

群創昨日才公布今年第二季營收,群創第二季合併營收為新台幣 932 億元,營業淨利為新台幣 238 億元,稅後淨利為新台幣 214 億元,創下歷史新高紀錄,每股盈餘則為新台幣 2.05 元。

展望第三季營運,群創表示,需求端進入傳統備貨旺季,供給端因受限供應鏈缺料而限制部分產能,整體供需健康。電視面板方面,大尺吋電視面板需求及價格仍持續強勁。至於 IT 面板方面,中高階 NB 市場整體需求仍維持旺盛態勢,而中小尺寸面板則隨著車市開始復甦,車用面板需求持續回溫。另外手機面板隨著疫情受到控制,下半年市況將逐漸好轉,未來將彈性調整產能來應對市場需求。


相關連結:https://finance.technews.tw/2021/08/04/innolux-superview/


【免責聲明】
本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馗鼎無關。
內容性、文字闡述和原創性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章及全部或部分內容、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僅供讀者參考,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 馗鼎奈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Creating Nano Technologies,Inc. 59 Alley 21 Lane 279, Chung Cheng Road, Yung Kang City, Tainan, TAIWAN TEL:886-6-2323927 FAX:886-6-2013306 URL: http://www.creating-nanotech.com ****************************************************************************************

【產業新聞】晶片投資受影響?缺料、傳半導體設備交期延遲,可能等一年半

TechNews
2021年8月02日
作者  MoneyDJ

晶片廠(半導體廠)要注意!據日媒指出,因缺料,導致半導體製造設備交期(從下單到交貨所需的時間)出現延遲,有業者指出「恐要等一年半」,而此種事態若更加嚴重的話、活絡的晶片廠設備投資恐將受到影響。


日刊工業新聞7月30日報導,零件、材料短缺已開始對半導體製造設備的交期造成影響,設備商雖已緊急應對來避免交期延遲,不過若此種事態變得更加嚴重的話,恐讓蓬勃活絡的晶片廠設備投資被澆一盆冷水。


報導指出,某家大型晶片廠幹部充滿危機感表示,「這1-2個月來常聽到有關設備交貨時間延遲的消息」,雖然無法確定到底是哪種零件短缺,不過交期從原先的一年延長了半年時間至一年半,「今後必須評估交期延長因素、來制定工場增產計畫」。該位幹部指出,「數年前因滾珠螺桿短缺、導致設備交期延長情況顯著。這1-2年來情況雖呈現好轉,不過進入2021年來設備商很忙、也讓交期話題再度浮現」


據報導,Advantest的半導體測試設備所需的晶片採購越來越困難,該測試設備交期通常要3-4個月、但現在已延長至約6個月時間。Advantest社長吉田芳明表示,「發生過去未曾見過的材料短缺問題。舉例來說,聽聞(使用於半導體生產的)基板短缺情況在2-3年內無法解除」。


 報導指出,規模較大的設備商因具備更強的購買力,因此似乎未發生設備交期延遲問題。東京威力科創關係人士指出,「東京威力科創因和供應商之   間早早就採行應對措施,因此未發生問題」。


 日本晶片設備銷售有望創空前新高

日本半導體製造裝置協會(SEAJ)7月1日公布預測報告指出,因邏輯/晶圓代工廠積極投資,加上整體記憶體預期將進行高水準的投資,因此預估2021年度(2021年4月-2022年3月)日本製晶片設備銷售額(指日系企業於日本國內及海外的設備銷售額)將年增22.5%至2兆9,200億日圓,遠優於前次(2021年1月)預估的2兆5,000億日圓,將連續第2年創下歷史新高紀錄。


關於今後展望,SEAJ表示,因預估以邏輯/晶圓代工廠為中心,投資水準將維持,因此預估2022年度日本製晶片設備銷售額將年增5.1%至3兆700億日圓(前次預估為2兆6,300億日圓),將首度突破3兆日圓大關,2023年度將年增4.9%至3兆2,200億日圓。2021年度-2023年度期間的年均複合成長率(CAGR)預估為10.5%。


SEAJ會長牛田一雄指出,「晶片短缺嚴重、工廠持續呈現產能全開狀態。各國正進行供應鏈強化措施」。


(本文由 MoneyDJ新聞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相關連結: https://technews.tw/2021/08/02/what-is-the-impact-of-chip-investment/


【免責聲明】
本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馗鼎無關。
內容性、文字闡述和原創性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章及全部或部分內容、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僅供讀者參考,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 馗鼎奈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Creating Nano Technologies,Inc. 59 Alley 21 Lane 279, Chung Cheng Road, Yung Kang City, Tainan, TAIWAN TEL:886-6-2323927 FAX:886-6-2013306 URL: http://www.creating-nanotech.com ****************************************************************************************